丰城市:农机服务现代农业的建议

作者:丰城市农机局 詹炜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7日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丰城市农机局就农机部门如何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这一课题在与乡、镇农机管理人员酝酿讨论,和乡村干部、农机手座谈了解、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经认真研究初步确立了农机局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一、农机化发展现状

    1、农机保有量快速增长。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农业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丰城市农机局创新思路、扎实工作,服务农业发展的态势日益凸显。2012年底,农机总动力134.8 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6千多台,联合收割机858万台。2012年全市新增大、中型拖拉机147台(套),手扶拖拉机4439台,全喂入收割机267台,半喂入收割机15台,水稻插秧机74台,其它机具23244台(套),水稻生产机耕率和机收率增长增加了三个百分点,水稻机插面积增长17.5%,农机总动力增长达12%。

    2、创新方式,加强培训,全力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农业副市长为组长,农机、农业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的“丰城市‘推进机插秧,创建高产县’活动小组”和工厂化育秧领导小组,同时成立技术指导组,明确了农业、农机、财政等部门的职责,做好农机与农艺结合,今年又以秀市龙山、孙渡渡南、河洲河湾、隍城潭家、荣塘北湖五个工厂化育秧示范点为重点,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全市新增机插秧面积10万亩,机插率达到23%。

    3、近年取得的成就。多项工作(其中大部分工作连续多次)受到省、地区农业系统的表彰:获省级部门表彰的工作3项,即江西省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先进单位、江西省农机化促进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跑项争资先进单位;获宜春市农业部门表彰的工作2项,即宜春农机工作考评先进单位、宜春农业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4、面临存在的问题。农机化事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传统观念保护性耕作方面;农户农机经营模式有待改善;农机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更加突出,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等等。

     二、农机局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推动作用

    农机购置补贴政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项强农惠农政策,恩泽了千万户农民,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丰城市农机局认真贯彻执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严肃“三个禁止”,落实“五制”,切实做到“八个不得”,规范程序,阳光操作,确保“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发展、政府得民心!”。2011年丰城市农机局以实施全国水稻机械化育秧示范项目为契机,积极开展“推进机插秧、创建高产县”活动,科学制定方案,以种田大户、农机大户为主体,以工厂化育秧示范点为载体,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开展理论培训和现场演示教学,大力实施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程,全力抓好五个示范点建设,采取以点带面、辐射周边,老用户带动新用户,“滚雪球”式发展。努力提高机插作业的组织水平,扩大服务范围,增加作业量,将有效地提高机具的利用率和水稻机插的效益。以上多种举措,在不同程度上都对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在我市因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大多农民摆脱了过去农业耕作长期“面朝黄土、背朝天”年代,也使大多年轻壮劳力得于安心到外打工,从事第二、三产业。

     三、服务现代农业的设想和建议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农业化做技术支撑,推广农业机械设备成为了农民增收的亮点。为此建议:一、市委、市政府要把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作为推动全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统筹规划和安排,在资金上予以倾斜支持,对先进农机具进行地方配套资金叠加补贴,特别是农业机械化设施所需机具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给予增加补贴额度,能够让农民买得起先进适用的农机具;二、在有代表性的乡镇建设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农机化示范点,让农民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农机化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起到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经常性的组织现场会、演示会、观摩会进行示范宣传,扩大影响;三、注重农机技术人员培训,财政出资结合阳光培训举办农机管理、农技推广、农机操作、农机合作社等人员的培训班,使其不断适应新型农机具的操作技术要求;四、加大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相关机具的研制推广和技术创新,拿出一定经费投入研制推广和技术创新上,加快农机科技创新,积极搞好技术服务,逐步实现设施农业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态势。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