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周雨 实习生 李由)水稻种植面积增幅高于粮食播种总面积增幅,水稻增产幅度高于粮食增产幅度日前,记者在江津区农委采访时获悉,水稻机插秧暨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快速推广,促进了该区粮食稳定生产。
该区农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该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53.2万亩,比上年增加0.83%,粮食总产量达67.19万吨,比上年增加3.7%。其中,今年的水稻种植面积68.21万亩,比去年增加1.56%,水稻总产量37.7万吨,比上年增加5%。
“水稻机插秧暨超高产栽培技术促进了江津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双双增长!”该区农委副主任李凯说,这项技术,实际上是一项以水稻机插秧为龙头、多项技术配套的技术集成。
这项技术的核心就是机插秧技术。永兴镇黄庄村八社的种田“老把式”周君励告诉记者,机插秧的最大好处,就是增加了水稻窝数和产量。过去,他们用手插秧,每亩只能插7000至9000窝,亩均产量只有500多公斤;使用机插秧后,每亩可达12000窝,亩均产量可达650公斤。
但机插秧对育秧技术要求很高,需要在旱地里育秧,用软盘将其育成草皮模样,且要求非常均匀,普通农民很难掌握。为此,江津采取培训专业育秧户的办法,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目前,该区已涌现出近千户专业育秧户,所育秧苗占到了全区机插秧总量的90%以上。
另外,江津还以机插秧为核心,配套实施良种、机耕、机收、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秸秆还田等多项技术推广,并组建粮食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作业服务。周君励说,以前种田,耕、种、收各环节都靠人力、畜力,又辛苦效益又不理想;现在实行全程机械化,投劳少了,效益反而提高了。
据了解,江津从2006年开始推广水稻机插秧暨超高产栽培技术,当年只推广了1060亩。结果,这项技术在节省劳力、降低成本、水稻增产等方面产生了综合效益,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从而在江津得以迅速推广。2008年,江津水稻机插秧暨超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面积为6万亩,2010年达到14万亩,今年达到18万亩。其中,永兴、石蟆等10个镇均形成了连片万亩以上规模的推广基地。
江津区农委的测产数据表明,这18万亩基地,今年平均亩产达到634公斤,比该区其它地方水稻平均亩产高110公斤。此外,记者从市农机办获悉,从2006到2012年,江津水稻机插秧暨超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面积,已连续7年位居全市第一。
李凯表示,他们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水稻机插秧暨超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力度,力争2017年实现40万亩规模。
(本文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