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王玉琪曹茸 编辑:吴佩何烨 版式设计:刘念
科技政策·一个衔接两个覆盖
2012年是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突出强调了“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
“一个衔接、两个覆盖”即基层在岗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覆盖到所有的农业县,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的项目覆盖全部乡镇。
2012年,中央财政投入38亿元用于支持全国2360个县(区、农场)的20685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仪器设备和西部地区业务用房“全覆盖”;投入资金26亿元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支持基层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服务,已基本覆盖所有农业主产县,并向粮食、畜牧和水产养殖大县倾斜。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县通过建立“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推广机制,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95%以上,平均产量增长10%以上。
科技创新·破译西瓜、番茄遗传密码
2012年,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上结出了累累硕果,其中,西瓜、番茄等蔬果遗传密码的破译,成为了今年农业科技创新的亮点。
2012年11月25日,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传来好消息,我国科学家主导绘制完成了世界第一张西瓜基因组序列图谱,成功破译西瓜遗传密码。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许勇介绍,西瓜基因组序列图谱的完成,如同打开了西瓜生命活动的“黑匣子”,将使西瓜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改良育种迈进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将显著提高含糖量、瓤色、营养品质等复杂性状改良的可操作性和新品种的选育效率。
今年,由来自中国、美国、荷兰、以色列等14个国家的30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番茄基因组研究国际协作组”,经过8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对栽培番茄全基因组的精细序列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黄三文介绍,番茄基因组的解读是科学家通过国际合作完成的又一个高质量的模式植物的基因组序列分析,对于不同物种之间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这项工作将极大推动番茄乃至包括马铃薯、辣椒、茄子等在内的茄科植物的功能基因组研究,为培育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害、抗逆等优良性状的番茄新品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科技推广·“一喷三防”“集中育秧”
2012年,农业重大技术的推广再次给力。“一喷三防”和“集中育秧”在全国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在增产增收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喷三防”指在小麦穗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配剂喷雾,实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增重的一项关键增产技术措施。
2012年,中央财政首次大面积集中实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分两次共计下拨16亿元资金,对河南、山东等11个冬小麦主产省区的3.2亿亩麦田实施“一喷三防”给予补助,每亩5元。“一喷三防”对今年夏粮增产起到了关键作用,据统计,实施“一喷三防”的地块比不喷施的地块,平均可增产10%以上。技术支撑和财政补贴为小麦丰收上了一份“双保险”。
“工厂化集中育秧”是按照标准的育秧技术进行管理的一种集中育秧模式,和小拱棚育秧相比,它的优点是温湿度可控,不受自然天气的影响,而且生产效率高,与机播机插结合紧密。
集中育秧正是为解决南方水稻主产区人工插秧人手少,秧苗稀疏的问题而出现。据测算,工厂化育秧的育插比例能达到1∶200,即1亩秧苗可插大田200亩,用地仅为小拱棚育秧的1/10、传统方式的1/50;7天育一茬机插苗,和传统方式比省时30天左右;每亩成本140元,比分散育秧节约90元,有效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科技服务·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中心任务,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的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贯穿全年,今年全国农业系统共开展科技促进年标志性活动376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和普通农民超过1亿人次,推介各种新品种1627个、新技术1322项,投入资金43亿元,100多万农业科技人员、农业干部、涉农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投身其中。农业科技促进年互动的开展,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技术的到户率。
在全年的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中,不得不提玉米“双增二百”和超级稻“双增一百”这两项科技活动。
2012年4月,农业部在我国东北玉米主产区启动了玉米“双增二百”行动,计划用5年时间,在东北地区近2亿亩玉米种植面积中,实现1亿亩玉米平均亩增产200斤以上,亩节本增效200元以上的目标。
活动实施第一年,东北地区就通过“科技组合拳”,实现增产目标,完成了5年计划制定的第一年“实施3500万亩,实现亩均增产120斤,亩节本增效120元”的目标。
与此同时,2012年,农业部继续实施推进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即亩均增产100斤、节本增效100元。
截至2012年,全国共有105个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累计推广6亿多亩,增加稻谷420多亿公斤。在浙江宁波,百亩示范方试种的甬优12号超级稻百亩方平均亩产达到963.65公斤,最高亩产1014.3公斤,创下了中国超级稻平均亩产的新纪录。
科技培训·冬春大培训
2011年12月,农业部启动了“全国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利用每年12月至次年4月底的冬春农闲时节在农村开展科技培训,这也是2012年“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的重要内容之一。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各地共投入培训经费7.9亿元,培训农民6175万人次,开展现场培训或指导56万场次,举办培训班25.4万期,发放技术资料8.5亿份。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冬春科技大培训启动早、部署快,各地更是通过多种渠道、集结农业部门、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多种多样,紧贴实际,高效实用。
今年的冬春科技大培训不仅培训种地的“老把式”等普通农民,还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以及如村支书、科技示范户、农民企业家等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今年12月,农业部在全国选择100个试点县,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力争3年培育1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