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市农机推广的安排,为了全面了解我市谷子生产现状及机械化应用情况,掌握谷子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动谷子机械化生产有序、稳步、快速发展,古交市农机局成立了调研组,深入细致全面地对全市谷子机械化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谷子生产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古交市地处吕梁山脉中段东麓,省会太原以西50公里处,东北连阳曲,西北依娄烦、静乐,南与交城、清徐接壤,四周环山,山多川少,汾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市。为丘陵山区,山地占95%,海拔在870—2324m之间。年降雨量在450mm左右,无霜期年均为145天。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气温高,雨量集中,全市耕地22万亩,山坡地占98%,90%为国土、水务部门推过的平地,全部适合中小型农机进行作业,全市总人口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万人,市辖7乡3镇4个街办,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大豆、马铃薯、油料及小杂粮,全市农机总动力为9.23万千瓦。
二、谷子种植情况
全市2012年谷子种植面积2.5万亩,谷子在我市都适宜种植,随着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变化,种植面积时高时低,最高时达到4万亩,最低为1.5万亩。小米是当地人最重要的主食之一。程家山谷子被评为“山西省无公害农产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农业放在全市经济工作的首位,切实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加大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按照优质高效的发展方向,面向市场,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新途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谷子品种及产量情况:晋谷21号、晋谷29号,产量150—250公斤/亩。正常年份全市产量在400万公斤以上。河口镇的程家山村、解家塔村、大坡村、水头村品质最好,是谷子“一村一品”的重点村。
谷子机械化生产发展情况:人畜力播种占三分之二以上,机引播种机6台件、作业量2000亩;间苗、中耕、植保、收获、脱粒环节基本上无机械使用,加工转化以330碾米机为主,加工点分布乡村,有146处,规模小,设备老化,环境较差。近年来,在省农机局和古交市农机局的“农民磨坊”建设中配套碾米机46台。
二、谷子机械化生产发展前景:谷子是山西人传统的重要食品之一,生产量和使用量很大,谷子机械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种植谷子农民很期盼。
三、谷子机械化生产发展亮点 要开发3—5行的多功能播种机,可调漏斗式,降低农民使用成本,方便群众使用。
四、制约谷子机械化生产发展的因素
1、沿袭多年人畜耕作农业的影响,存在守旧思想。农业生产多年使用传统精耕细作方式方法,没注重现代农业新技术作用,存在守旧思想观念,制约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
2、谷子的中小型机具不足制约着谷子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古交市属丘陵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少,购置机具能力弱。
3、机具稳定性、适应性、经济性较差。部分厂家产出的机具还处在试用阶段,作业期间机具经常出现故障,易损件不能及时供应,厂家跟踪服务不到位;机具各有其特点,同一机型随地区不同、品种不同,适应性各不相同。我市农业生产一年一作,丘陵山区地块适宜中小机型,机具适应性较差。
4、机具使用期短、成本回收期长,农民使用时考虑机械化与人工化的核算问题。
五、推进谷子机械化生产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农机化实效宣传教育。用实施项目受益于农民,用农民得实惠事例教育广大领导干部、农民群众,改变守旧思想观念,争取各级领导对实施项目的扶持力度,激发热情。
2、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农机户,促进机具增长。①、农机购置补贴倾斜;②、机械化作业补贴;③、争取机械化项目资金和地方补贴资金的支持。
3、提高机具科技水平。农机推广部门要将机具实际使用性能信息及时反馈给机具生产厂家,厂家要选点到生产一线,依据不同地区特点,更新机具技术性能,要注重售后跟踪服务,完善机具使用性能。
4、缩短机具成本回收期、提高使用者经济效益。建议追加扶持力度,丘陵山区农机购置补贴、机械化作业补贴应高于于平川,丘陵山区平地少,梁地地块小,机械化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