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高焕文教授(左二)在济宁市农机局副局长宋继清(左三)等陪同下实地考察兖州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实施情况
近日,全国保护性耕作著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焕文在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高产高效示范区——青岛农机局保护性耕作办公室主任何明等陪同下,来兖州调研保护性耕作实施情况。济宁市农机局副局长宋继清、科教科科长颜峰、兖州市农机局局长周广明、副局长刘新强等陪同。
高教授实地查看了兖州市新兖镇东张庄村、新驿镇何村保护性耕作基地小麦苗情,考察了山东大华机械有限公司保护性耕作机具研发生产情况。听取了兖州市关于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经验做法、实施情况,以及发展规划的汇报,对兖州实施深松、免耕播种及双宽技术推广取得的新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一是技术创新领先。兖州市从农机、农艺高度融合为切点,不断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先后推出了等行距免耕播种、深松、小宽窄行播种及节水灌溉等技术,不断提升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水平,在节本增效的同时达到了高产高效的目的;同时,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性能和质量日臻完善,研发出了第二代免耕播种机,总结出了保证免耕播种质量的“六字”方针,综合实施,效果明显,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二是推广措施有效。兖州市通过基地示范、观摩培训、广泛宣传和政府考核等实施多层次、大纵深、全覆盖的模式强化递进式推广,实现了农耕技术向生产力的有效转化。三是实施效果突出。通过保护性耕作项目推进,累计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2万亩,项目区玉米平均单产增加61.07公斤/亩、小麦亩增产33.85公斤,农民增加收入199.33元/亩,节约生产投入160元/亩,亩均节本增产增收359.33元,实现经济效益718.66万元。最后,高教授希望兖州继续努力,按照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保护性耕作实施步伐,为全国提供宝贵经验。(兖州市农机局 丁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