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力打造“农机化发展高地的高峰”

作者:菏泽农机化信息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8日

  2012年,东明县的农机化工作在东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农机局的指导帮助下,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整体思路,坚持“优化结构、创新机制、强化服务、突出安全、提高效益”的原则,以提升农机公共服务能力为突破点,以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为主攻点,以推广先进适用低碳环保农机装备和技术为着力点,以追求农机安全高效为落脚点,自抬标杆,真抓实干,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全年的任务目标,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新增农机总动力6万千瓦,综合农机总动力达到135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为东明县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高峰”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农机购置补贴等农机惠农政策落实工作成效显著。按照上级有关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规定,东明县成立了全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东明县农机中心和县纪委纪检组、县财政局一起,严格资金管理,规范操作程序,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任务。今年东明县共争取农机补贴资金1285万元,比去年增加285万元,增长28.5%,占全市农机补贴资金的比例由去年的10.2%提高到11.1%,共补贴农机具2200台套,其中拖拉机291台,小麦收割机144台,免耕播种机36台,深松机196台,玉米播种机452台,玉米收割机21台,花生收获机2台,花生播种机3台,秸秆还田机283台,其他机具775台。直接受益农户1209户;争取“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资金18万元,培训农机维修与驾驶人员300人;争取“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推广”项目资金20万元,用于花生收获机购置和技术推广;争取农机规模化作业项目资金5万元,用于占彪农机合作社建设补助。
 
  二、农机服务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东明县把农机合作社建设作为该项工作的重点,并以合作社为主体开展农机作业。今年全县新建农机合作社10个,其中新建示范性合作社2个,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42.8%、100%;全县农机合作社总数达到58个,其中示范性农机合作社11个,合作社成员1201人,农机总值8850万元,机具2762台,其中拖拉机348台、小麦收割机311台、玉米收割机97台。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服务,逐步推进土地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今年三夏,农机合作社共签订协议作业面积65万亩,收入2275万元;秋季,全县58家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收入达到5000万元。制定了《东明县2012年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实施方案》,提前做好了市场考察、人员培训、信息服务、组织编队等工作。三夏期间,全县共组织150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组成80个跨区作业服务队开展跨区作业,机收面积超过140万亩,实现收入6000多万元。秋季组织跨区作业队68个1000多台农机具开展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和土地耕整跨区作业,作业面积60万亩,作业收入3400万元。5月19日,“全市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出征仪式”在东明县举行,得到市领导和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三、农机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今年以来,东明县农机中心紧紧围绕农机化工作的总体部署,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责任,积极开展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教育培训、安全监理和信息宣传等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机执法能力与服务水平。积极开展便民服务活动,组建农机安全技术服务队,深入乡村、田间、合作社等生产一线,将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实用技术送到村户,进一步提高群众安全生产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各类农机人员8000余人,其中驾驶员620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0%、112%;核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并上网33个,完成全年任务的132%;农机职业技能鉴定43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38.7%;创建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13个,完成全年任务的130%;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户1220台,驾驶员考证620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年检4702台次,农机挂牌率、驾驶员持证率分别提高12.2个、6.2个百分点,分别超过目标任务8.2个、2.2个百分点。5月25日,东明县农机监理站被山东省农机局评为全省第一批“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单位。8月22日,省农机局和省安监局命名表彰东明县为“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四、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东明县推广这项农机化技术的主要做法:一是坚持示范带动,加大推广力度。对乡镇每举办一次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现场会给予1000元的补贴;对各乡镇按照标准建设保护性耕作示范园,并完成规定技术环节作业面积的分别给予3000---5000元的奖励。目前,全县已建立县级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示范园2处,乡级12处,40个村级示范点,建设花生机械化生产示范园2处,全县农机示范园总面积达到17000亩。二是坚持服务促动,加强宣传培训。充分利用电视、宣传车、明白纸等宣传载体及举办保护性耕作演示及其新机具、新技术展示专题现场会,提高广大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程度和应用积极性。利用科技下乡、阳光工程和农机驾驶员培训,对农机手进行全面、系统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培训,提高机手的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坚持政策推动,健全组织体系。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等重点机械优先补贴,应补尽补。今年共补贴小麦免耕播种机36台、深松机196台、玉米收割机21台及其他保护性耕作机械756台。制定了《东明县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工作考核办法》,将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作为农业的重点工作进行考核,以此激励并推动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发展。夏季完成小麦秸秆还田60万亩,玉米机播57万亩。秋季完成玉米机收51.5万亩,玉米秸秆还田59.5万亩,土地深松26万亩,小麦免耕播种29万亩。9月27日,“全市玉米收获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现场会”在东明县召开,得到市政府领导和各县区的一致好评。
 
  五、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组织更加科学、合理、高效。三夏、三秋期间,东明县坚持做到组织领导、信息服务、技术保障、后勤保障、帮扶“五到位”。三夏全县共投入各种农业机械20000多台套,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4000余台,外地小麦联合收割机200台,从6月5日开始大面积收割,到6月11日小麦收割全面结束,共用了7天时间抢收小麦120万亩,小麦机收率达到99%以上;组织玉米免耕播种机1700余台,播种玉米57万亩,机播率达95%。圆满完成了三夏农机生产任务。6月6日,市委赵润田书记带领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尹玉明,市政府副市长王桂松,市农机局局长陈登云等到东明县检查指导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对东明县农机化生产、机械维修、技术指导及供油服务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秋季农机化生产投入农机具超过20000台,10月18日基本结束。共完成玉米机收51.5万亩,玉米秸秆还田59.5万亩,水稻机收2.25万亩,花生机收5.5万亩,机械耕整地面积120万亩,其中深松26万亩,机播小麦120万亩,其中免耕播种29万亩。
 
  六、行风建设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东明县农机中心以加强行风和行政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进一步整顿纪律作风,规范工作机制,狠抓制度落实,做到事事有安排,时时有督导,件件有回音;进一步增强服务本领,坚持政治和业务学习协调并进,坚定创先争优理念;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做到文明执法,阳光执法;进一步实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开展亲情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推进农机政风行风建设,积极主动参加“行风热线”,解决机手遇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积极发展党员,扩大党员队伍,确保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动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东明县农机中心党总支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