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12年底,招远市14个镇(街道、区)全部实现无耕牛乡镇。在金都沃野上,延续数千年牛耕人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完成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110多万千瓦农机总动力担纲农业生产主力,2万多台套农业机械挑起农业生产大梁,种田实现机械化,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95%以上。
中国“四化同步”的进程决定了耕牛历史终结的宿命。面对世界范围内粮食供给紧平衡、人口增长、土地资源减少等巨大压力,牛耕人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已不堪重负,举步维艰,而农业机械化是解决上述矛盾的最佳途径。机械播种、植保、施肥、收获,不但可以保证以最少的投入,从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中获得最大的产出,而且还能保证粮食产出的有效性,达到“颗粒归仓”的效果;先进高效的农业机械装备,可以有效减少种子、化肥、农药等用量,降低资源消耗,减少资源浪费;同时,提高作业效率,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有效缓解粮食价格和日益增多的支出之间的矛盾,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四化同步”建设的基础环节,很好地解决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而为农村留下的“空心化”、“老龄化”、“谁来种地”等空白。农业机械化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石,背负着农业生产的重担,肩负着“粮稳,则天下稳”的重任。耕牛下岗,以机代牛,是历史的抉择,社会发展的必然。
招远市农机部门谨记历史使命,积极践行“责任为先”的精神,大力宣传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实施,阳光操作,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购买先进高效现代化新机具,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物质装备支撑;通过购机现场开设农机培训课堂、科技下乡进村入户到田间、召开现场会、举办专题讲座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提高驾驶人操作技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招远耕牛全下岗,种田实现机械化,只是神州大地加快“四化同步”建设的一个缩影,见证了农业机械在华夏“四化同步”建设中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王龙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