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省农机部门牵头实施的中央财政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资金项目《农田废旧地膜机械化捡拾回收技术示范推广》正式启动实施。项目旨在示范推广废旧地膜捡拾回收机械,提高捡拾回收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解决农田废旧地膜捡拾回收难题。
近年来,农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对我省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省地膜覆盖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万亩,每年投放到农田的地膜达十多万吨。地膜使用量的增大,相应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大量废旧地膜随意弃置,不但破坏自然景观,影响农村环境,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导致土壤品质下降,影响作物产量,甚至在对作物秸秆回收时一些废膜混入玉米秸秆中,被牲畜误食将危及生命。因此,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有效防治农田“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废旧地膜污染问题是世界很多国家都面临的一个“顽疾”。一些国家一方面推广使用高强度、耐老化地膜,另一方面积极研发可降解地膜。我省各级政府对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给予了高度重视。2009年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农牧厅《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治理“白色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主要包括捡拾、回收和再利用三个环节。各地主要以人工捡拾为主,劳动强度大,回收效率低,农民对废旧地膜捡拾的积极性不高。如何将废膜从农田中捡拾回来,仍然是当前最大的难点。因此,推广先进适用废旧地膜捡拾回收机械,提高捡拾回收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对推动农用废旧地膜综合治理意义重大。
我省农机部门不断加大对废旧地膜回收机械的研制开发力度,许多农机企业也纷纷主动参与研发相关机具。尤其针对玉米全膜双垄沟种植技术,已自主开发生产出适应于一年一用、一年两用不同结构的系列废旧地膜回收机具,并获得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取得甘肃省农机推广鉴定证,并进入甘肃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在平凉、庆阳、定西、天水等地进行示范,其性能已基本满足捡拾回收作业要求,在我省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该项目由甘肃省农机局承担,甘肃省农机鉴定站为技术依托单位,广河县、东乡县农机局为参加单位。项目总投资18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计划示范推广废旧地膜捡拾回收机械200台,完成作业面积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