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乔延丹—农机推广领域的“乔门女将”

作者:中国农机化导报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5日

    2012年底,农业部对当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和有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进行了表彰,农机系统干部职工和农机大户共88人获得殊荣,他们扎根基层、立足岗位,为我国农机化事业和粮食产量“九连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省农机推广总站推广科科长乔延丹位列其中。

    乔延丹是山西省农机推广总站推广科科长,主要负责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马铃薯播种与收获机械化技术等推广和管理工作。她深入田间,推广之路遍及全省;她组织试验示范,为技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她细心传授技术,使技术真正用于农民。她曾两次荣获全国农机科普先进工作者,是农机推广领域当之无愧的“乔门女将”。

    玉米和马铃薯是山西省主要作物,但这两种作物的机械化技术一直是制约山西省农机化水平提高的“瓶颈”。为了实现技术突破,乔延丹深入田间地头,采集第一手数据,科学分析技术推广应用的难点和重点,制定了山西省玉米、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战略。从播种技术入手,广泛采用机械化播种技术,机械播种深度的一致性保证了玉米、马铃薯成熟程度的一致,为机械收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为了切实把握机具的可靠性、适用性,乔延丹积极与机具生产厂家联系,学习机具基本性能和原理,并带领省站技术人员长期蹲点,同机手一起跟踪机具作业,遇到问题随时解决。

    在多年的推广工作中,乔延丹认识到农机农艺融合是未来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关键,只有解决了“行距”问题,才能真正推动玉米机收的发展。推广技术示范先行,在推广玉米规范化行距种植上,她决定从试验示范入手,组织开展玉米规范化种植行距对比试验示范,通过对比试验,以科学数据和成效为规范玉米行距做技术支撑和验证。为了使这项对比试验做出成绩,拿出真正令人信服的试验数据和结论,乔延丹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课题攻关,制定出《玉米规范种植行距对比试验示范实施方案》,在理论上保证了试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2009年,她开始在全省物色试验地点,经过深思熟虑,在结合调研考察的基础上,乔延丹选择了大同县、寿阳县等8个不同区域有代表性的玉米种植重点县组织实施玉米规范种植行距对比试验示范工作。四年中,她多次奔赴试验县参与、指导试验工作,严格把握试验进程,详细测定和记录试验数据,对各个试验数据认真分析整理,科学验证。终于,对比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她并没有止步于此。2011年,乔延丹又在36个玉米机械化生产示范区安排了行距对比试验工作,示范辐射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进一步宣传了标准化行距种植便于机械化收获的重要意义,为来年标准化行距的扩大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山西省杂粮产业振兴计划启动实施,提出以科技创新促进杂粮产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为了顺应这一强农惠农政策,乔延丹选择在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技术上做突破,在全省选择了6个马铃薯种植县进行马铃薯垄作对比试验示范,通过实施马铃薯垄作种植这一高产、高效的先进生产技术,为推进山西省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数据和实践成果,在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探索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山西省大同县黄花菜种植面积有3万余亩,黄花菜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消耗劳动力巨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乔延丹同县农机技术人员一起认真调研,着力解决黄花菜的机械化采摘问题。经过她与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交流、沟通,“乘坐式黄花菜采摘机”终于制出了试验机型。在试验现场,乔延丹亲自进地试验,观看作业进程和收获效果、上机试验采摘,把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厂家技术人员探讨交流,认真提出改进意见。在她的帮助和带动下,黄花菜采摘机改进过程不断加快,现已研发到试验第三代机型。

    乔延丹常说:“作为一名省站的农机推广人员,要能大能小。‘大’要把握全省技术推广方向,带领基层技术人员将推广工作作出成效;‘小’要保证技术过硬,能用技术给农民解决难题。”她每到一个地方,都悉心地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农民,让农民知道、看到、学到。她执着于专业技术、执着于科技探索、执着于为农民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