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各级农机部门的精心培育和大力扶持下,忻州市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机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其专业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及社员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支生力军,在促进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2012年底,全市农机合作社已达236个,合作社入社人数2667余人,服务村数4184个,服务农户数量近20万户;拥有各种农业机械4831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066台,玉米联合收获机529台,马铃薯收获机122台,小麦收获机27台,配套农机具3087台(套);合作社资产总额1.4亿元,其中农业机械原值0.9亿元,配套设施面积6.21万平方米;2012年作业服务总面积150多万亩,占全部农机作业面积一半多,农机服务总收入5740多万元。
综观全市农机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组建方式灵活多样。形成了以原平市宏伟农机合作社、繁峙县丰收农机合作社等为代表的村干部投资组建、免费或低价为社员服务的村干部领办型农机合作组织;以代县新高农机合作社、五寨县新兴农机合作社等为代表的依托大企业组建、免费为村民和周边群众服务、奉献爱心回馈社会的依托企业型农机服务组织;以忻府区秀源农机合作社、偏关县楼沟凯翔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农机大户带头、吸收其他农机户参与组建并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机大户带领型农机服务组织;以定襄县建新农机合作社、神池县联发农机合作社等为代表的村民合伙共同投资组建,按机具和资金或土地入股,按股分红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伙举办型农机服务组织。
二是服务模式多彩纷呈。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以市场为导向,开展适合农业生产和农民需求的作业服务,目前主要有“土地托管”式、“全程服务”式、“菜单签订”式和“转让承包”式等四种服务模式。
三是管理运行日趋规范。所有农机合作社均能依法进行注册登记,并自觉接受农机部门的管理,及时上报年度生产经营情况。有明确的章程,齐全的管理制度,都建立了社员大会决策、理事会日常管理、监事会负责监督的制度。在管理上基本实行统一承接业务、统一调度作业机械、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组织作业等服务。服务程序也进一步规范化,服务与被服务双方逐步由口头商量、即时交易、君子协议演变到签订合同、订单作业、约定责任义务,纠纷减少,各方权益得到了保障。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机部门通过加强引导、政策扶持、热情服务,使农机合作社机械装备结构得到优化,库房库棚建设面积进一步扩大,办公设备与过去相比也有了新的提升,有的还配备电脑、服务车等现代办公设备,甚至还有一些合作社配备了维修车间。
五是服务功能和实力不断增强。农机合作组织积极适应农业生产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服务内容由原来单一的农田作业扩展到农机维修、制造、销售、养殖、工程机械、设施农业、等各个领域,涵盖了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集农工贸于一体的格局,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农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