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期盼农机维修不闹心

作者:《湖南日报》本报记者 段云行 通讯员 曾德新 廖广隆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7日

  本报记者 段云行 通讯员 曾德新 廖广隆

  “这些年,农机的普及推广,使我们干农活省事多了,再也不愁缺劳动力了!”

  “只是,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麻烦,我们缺乏保养维修知识,作业时机器坏了,便不知道咋办了,找不到会修理的师傅,也很难买到零部件。要想更换零部件还需到厂家去,来回至少要折腾五六天,耽误农事,真的是急得直跺脚。”

  2月5日,记者在新化白溪横岩管区吴家台村采访新春备耕情况时,农友们大赞农机,也道出了他们的愁心事。

  “2006年,我买了一台收割机,因买不到配件,早就搁置生锈报废。2011年,我家又购置了一台收割机,2012年9月在使用时,有个零件坏了,走遍新化都买不到相应的配件。蛇年,我最大的期盼是农机服务更贴心,如果能及时解决买不到零部件、找不到修理师傅的问题,我们种田人就放心了。”农民陈崇平道出了自己的期盼。

  近年来,用于田间作业的农机越来越多。到2012年底,新化境内拥有插秧机146台、耕整机18455台、中小型水稻收割机328台,农机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实,我们也希望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只是每个农机零部件的售价一般只有几元钱,利润低,需求少,商家没多少兴趣。”听着农民们的期盼,同去的一位农业干部叹息道。

  “这个问题真的让人一筹莫展吗?”记者问。

  农友们纷纷道出了他们的想法。

  “如果财政能给予适当补助,吸引商家到乡镇设立集农业机械、零配件供应于一体的销售网点,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一位四十出头的中年男子说。

  随后,人群里又传出一个响亮的声音:“可以由政府扶持、农机局牵头,在每个乡镇设一个农机维修站,每年免费培训农机操作员和维修师傅,他们可教农机手一些简单的基本保养和修理知识,便可解当务之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着,想出了许多“良策”。这些想法,就是他们对农机服务的新期盼。

  记者感言:近些年,农机进入农村的速度越来越快,然而,由于极少专门的农机配件店,每一台机器坏了后都只能“回娘家”,找原厂要配件,既麻烦又费时,适时开设农机配件店,既是农民急需,也是一大商机,有关部门和商家可以闻风而动了。

 

新闻来源地址:

热门农机产品

手机看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