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垦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在国家重要农产品供给和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保障作用,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起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构建绿色、幸福、美丽垦区。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结合广东农垦实际,在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中,我们以“五集中一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垦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在国家重要农产品供给和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保障作用,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起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构建绿色、幸福、美丽垦区。
一、集中认识,统一思想,建设美丽垦区
把垦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垦区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八大所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按照省农垦集团公司党组既定的“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跨国大集团,建设美好新垦区”战略目标努力工作,尽快把广东农垦集团打造成为全国500强企业,构建生态文明、幸福美丽农垦。
二、集中有限资金、资源做实有限产业,充分提高效益
近年来,垦区一直坚持集中资金、整合资源发展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垦区主要经济指标在“十一五”以来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职工的收入倍增。今后,垦区将继续加大资金、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快推进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特别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橡胶、糖蔗、畜牧、乳业等产业。橡胶产业,要在现有加工厂达产达效的基础上,积极兼并或新建橡胶加工厂,加快在东盟国家橡胶种植基地建设,使橡胶产业在国内占据重要地位。糖蔗产业,要在进一步整合垦区内部资源的同时,尽快向省外、海外兼并扩张,使之成为国家重要的食品基地。做大生猪商品基地,使之成为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重要的肉猪供应生产基地。做大乳业规模,使之成为华南乃至南方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基地。
三、集中垦区力量,发展现代农业
垦区的现代农业已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初步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农业主导产业都建立了龙头企业和良种基地,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农业科技,部分糖蔗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耕作。下一步,着重建设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广东农垦湛江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使之成为广东省现代农业先行区,带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推进生猪、奶牛基地粪便化为沼气,经发酵处理后的肥水回田灌溉,粪渣运进有机生物肥厂生产有机肥的循环产业链条建设。加快推进以甘蔗渣为原料的生物质发电厂建设,扩大酒精厂规模,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减少环境污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农垦。
四、集中全体智慧,深化改革,搞活机制
农业方面,重点推进模拟股份制,进一步扩大集约化、规模化覆盖范围;推进实用技术的广泛应用,全面推行橡胶“五割制”改革。二三产业企业着重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开展兼并扩张,实行股份制改革和经营者持股。进一步做实产业集团,尤其要加快做实糖业集团、畜牧集团等。抓住机遇,全面统筹谋划垦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融入我省东西北地区城市的扩容提质。新组建食用油集团、种业集团,推进食用油、种子等新兴产业发展。
五、集中精力,搞好农场小城镇建设
垦区目前已全面完成6.08万户职工、1386户归难侨的危房改造,新建500多万平方米新房,惠及38万农垦人。今后,按照把农场打造成为“城市后花园”的定位,继续搞好小城镇规划工作;继续完善道路、卫生、供排水、文化设施等配套建设;继续搞好农场场部居民区环境,努力达到绿化、亮化、净化、美化要求;积极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职工群众精神生活,提高职工群众的幸福感。
六、建设一支素质高、执行力强的骨干队伍
首先,加强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其次,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选拔后备干部,并通过压担子、挂职锻炼、定期培训等方式进行培养,使农垦事业后继有人。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浓厚氛围,使垦区急需的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为垦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