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县:8人合伙,种了半个村的田

作者:《湖北日报》记者 胡祥修 汪训前 通讯员 魏祖华 秦海波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8日

  湖北日报讯 记者 胡祥修 汪训前 通讯员 魏祖华 秦海波

  8个中青年农民,合伙种2900多亩农田,在南漳县传为美谈。

  初七,记者前往南漳县城关镇临沮岗村,见识了这几名种田好把式。

  田野绿意盎然。合伙种田的牵头人张元元,正在观察小麦长势。“快拔节了,田间管理马虎不得。”张元元说。33岁的张元元看起来精干、时尚,要不是在田地里相遇,真想象不出他是个种田人。

  问起为何对种田产生兴趣,他笑着说:“是村里的抛荒地给了灵感。”

  近年青壮劳力纷纷外出务工,临沮岗村老弱劳力种田、土地粗放经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有的农户为图省事,把责任田里栽上了树木,变相抛荒。

  看到这些,一直从事农机作业的张元元琢磨,何不把农户的田流转过来种?

  2011年,张元元找到好友李瑞,游说同村6名种田能手一起干。经过多次商谈,大家达成合伙协议。8个人出资金或出农机折股,成立了股份制的临瑞种植专业合作社。他们共投入200万元,建造了一幢三层办公楼,添置了种麦、种稻所需要的各种先进机械。“还是联合经营有优势。像这种插秧机、担架式喷雾器,我们单户买不起。就算买得起也不能充分利用。”股东之一吴长洪对记者说。

  合作社成立后,他们挨家挨户沟通,租田种。至今累计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1500亩,另外还签订代耕协议1300亩,在河滩边开荒100多亩,合计经营土地2900多亩,相当于临沮岗村一半以上的耕地面积。

  不同于一般农户的粗放种田,张元元他们追求的是高标准种植、机械化作业。8个人之间合理分工,根据各人优势,分别承担组织、管理、技术、收割、销售等工作。

  目前,张元元他们正在筹建一个占地15亩的工厂化育秧大棚,以备2000亩水稻的机械插秧之需。工厂化育秧,在南漳还是空白。

  种地的专心种地,打工的安心打工。仅去年,临沮岗村有800多人离开田地,从事二、三产业。

  记者手记

  联合的力量

  联户经营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的形式之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像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一样,扶持联户经营。

  数个农户自愿组织起来,采取合作、合资、入股等形式,整合生产要素,共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这种联户经营,能够克服分散农户单打独斗的局限性。

  记者了解到,联户经营在我省农村,呈现不同模式。如,武穴市石佛寺镇苏天一村两村民苏神云、苏锦新结成联合体,从村里200多农户手里流转了530亩湖田种植水稻,去年两人合伙种田收益达到50多万元。又如,云梦县道桥镇烟墩村种粮农民褚忠祥十年前尝试利用冬闲田种花菜,他考虑到一户种,量少,不够装车运销,就游说了同村另3户一起来试。四个农民联合起来,探索出了稻菜连作高效农业模式。

  南漳临沮岗村张元元等8个村民,采取机械、资金入股,组建股份制的合作社,共同种田,这是一种组织化程度更高的联户经营模式。8个人中,青年农民占主体。他们勇闯农业规模经营新路的精神,值得肯定。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