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郓城县农机局为做好2013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组成两个专题调研组,对全县21个乡镇进行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实地察看、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对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情况深入细致地开展了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基础性资料,认真总结了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做法,查找剖析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不足,通过条分缕析认真梳理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以求在下一步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机购置户,推进我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取得新成效、再上新台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概况
2012年,全县共落实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1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026台套,其中,拖拉机241台,联合整地机142台,秸秆粉碎还田机214台,小麦联合收割机86台,玉米收获机45台,播种机101台,693余户农民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补贴政策全面实施。为了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补贴政策全面实施,我县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县纪委、县财政局监督实施,县农机局具体实施,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实施。一是成立了“郓城县2012年度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农机局抽调4名同志为办公室成员,办理日常工作事务,具体负责编制计划、方案制定、信息录入、协议签订、供货服务、资料收集、政策咨询、总结汇报等相关工作。各乡镇由主管领导负责本乡镇工作,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员为本乡镇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办事宣传人员。二是及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工作方案,为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认真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双满意”活动,广泛开展农机补贴政策宣传。为了认真贯彻国家惠农补贴政策,不断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程序,加强信息公开,提高补贴透明度,扩大补贴政策的影响,赢得政府肯定,农民和企业的普遍认可及社会支持,促进农机购置补贴规范实施,我局从 3月下旬至4月下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机购置补贴“双满意”活动。一是加强政策学习、培训和宣传活动。在全县农机购置补贴正式启动前,县农机局组织农机管理人员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学习。整理办公场所,实行农机购置补贴“一厅式”办公,张贴各项制度、程序,开展政策宣传和政务信息公开,做好企业、农民接待、咨询,调试各种办公设备,进行工作演练,为启动农机购置补贴打好基础。二是做好宣传咨询。全面负责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宣传和咨询工作,确定专人解答购机程序和相关问题。三是强化补贴政策宣传。县、乡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及手机短信、宣传栏、宣传车、张贴通告、悬挂横幅、印发资料等贴近百姓、通俗易懂的宣传形式,全方位的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使广大农民了解政策,知道农机补贴目录中包括的农机种类,了解购机补贴产品在质量、性能等方面存在的优势,知晓申请购买补贴农机具的程序,使其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四是充分公开补贴政策信息。全面公开、公示补贴政策、补贴产品、办理程序、业务人员、受益农民、投诉电话及受理投诉人员姓名等,重点做到补贴制度、补贴程序、补贴目录、办事人员和监督渠道五公开,提高政务公开水平。五是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坚持对农机管理人员开展理论政策学习,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理效率,让企业满意、让农民满意。今年全县共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8期,参与群众420人,组装农机购置补贴宣传车巡回全县乡镇村组进行了1个月宣传,在县电视台做了为期20天的通告宣传,印发张贴购置补贴工作通告3500多份,制作购置补贴宣传展板2个,悬挂横幅标语12幅,书写张贴宣传标语80多条,在县城街道和利用3月份农机集中检验下乡镇设点进行宣传13天。同时,我们确定专人,对外公布农机购置补贴咨询电话,随时解答群众在购机中询问的相关问题,做好购机服务工作,电话咨询达到690多人(次)。通过“双满意”活动的开展,提高全社会对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了解,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参与、支持、监督的舆论氛围,确保我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公开、公正、公平,阳光操作。
3、严格制度规范、严明工作纪律。今年我们严格按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准确把握政策内涵,熟练掌握补贴程序,牢记工作纪律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规范管理,阳光操作。一是全面应用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系统,实行信息化办公,包括农民申请、补贴对象公示、补贴协议的上报、审核、供货审批、电子档案的建立、补贴信息的汇总、补贴资金结算等都要按规定程序实施网上办理,明确专人、专机负责办理,及时做好上报、审批、数据储存、备份等各项工作,确保网上补贴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县纪委和财政部门建立全程监督工作机制,搞好补贴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和质量检查,做好机具价格的监控工作,确保农民真正受益。三是在报名和确定补贴对象时,严格按照报名申请的先后顺序确定对象,对补贴对象进行了必要的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省农机局制定的“八不准、四严禁”的工作纪律。在今年工作中,我们公开向社会承诺,要求参与补贴的每一位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杜绝向群众和企业“吃、拿、卡、要”,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截止目前,没有一起违规操作情况出现,全县补贴工作进展顺利。
三、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对象的意见反馈,我们认为购机政策已基本趋于完善,政策定位准确、实施办法科学合理,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一些细节性的问题。
1、实施农机补贴政策时间紧、程序多、任务重。实施补贴政策时,经报名、公示后,才能打印、签订协议、喷号、购机。一系列手续下来,所需时间太长,基本已到农忙季节,大大影响了机械的使用率,而且我县小型机械补贴工作量大,是同等县市区的3-5倍,随着农民购机数量的进一步增加,用于宣传、培训、服务等工作经费也随之增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补贴工作的有效开展。
2、联合收割机用喂入量来确定补贴额不合理,许多厂家用标注大喂入量的方式争取单机补贴额。
3、今年省里没有印制经销生产企业基本情况和购置补贴产品目录,给基层农机部门的购置补贴宣传和手续办理等方面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4、省里规定购机户可在全省范围内自由选择经销商,但给农机部门的监控造成了很大困难,农机补贴产品验货无法进行或流于形式。
5、购置补贴工作经费不足,影响工作开展。建议省里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业务支出。
6、小型机具的补贴量大面广,象喷雾器等小型农机具只补贴几百元,一个县要补贴几千台,工作量大而繁琐,大大增加了工作经费和时间,严重影响了补贴工作的开展。
7、农民购买力相对不足。每年的补贴比例均不超过机具单价的30%,但相对于很多农民来说,需交纳的购机款数额还是很大,并且要一次性交清。许多农民由于无法在短期内筹足资金,只能放弃购买机具。同时,在当前市场条件下,要收回成本需要3—4年,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购买大型农机具的积极性。
四、对策和建议
1、针对购置大型农机一次性投入资金数额较大的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联手推出针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分期付款、贴息或低息贷款等政策,为广大农民购置大型机械降低准入门槛。
2、对于小麦联合收割机补贴额的确定,以收割机发动机的马力来确定补贴额最为合理。
3、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细化对农机生产厂家及经销机构的监督措施,督促他们进一步做好补贴机具的跟踪服务工作,确保每名购机农民都能及时、快捷的享受到便民服务,切实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达到惠农、强农、助农、护农的良好效果。
4、对于补贴额只有几百元的机具,建议不再进行补贴,减少操作的工作量,把有限的资金用在需要重点补贴的机具上。
5、建议提高关键薄弱环节机具补贴比例,对主要农作物关键薄弱环节机具要重点补贴,如玉米收获机、保护性耕作、深松深耕等机械,要加大补贴力度,补贴资金比例最好达到40%,促进重点机具的推广普及。对优势农产品主产区的规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机械化示范推广基地、种粮大户也要倾斜,补贴资金比例亦可达到40%左右,激励他们上档次、上规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6、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资金结算权下放到乡镇,根据补贴额将补贴资金纳入“一折通”,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让农民感受到购机补贴带来的实惠。
7、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农机购置补贴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在各个环节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才能落实好政策,为把这个好事办好,建议在专项资金中安排0.5%左右的工作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