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进入阳春三月,年味已褪去,春寒仍料峭,但衡阳县的农村已经有不少农民忙碌的身影。3月1日,笔者在衡阳县西渡镇青木、梅花等村的田间地头,看到这里的农民正在忙碌着搭建水稻集中育秧大棚。青木村种粮大户杨小龙告诉笔者,他今年建了10个育秧大棚,总面积1800平方米,全部育机插秧的话,就可以满足自己种的300亩地早稻秧苗供应,而去年实行传统水育秧则是现在育秧面积的10倍。育秧效率的提高节省了不少劳动力、肥料成本,更令人欣喜的是建育秧大棚的投入政府还补贴60%。
为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双季稻面积,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健康发展,今年衡阳县按照“行政推动、市场带动、补贴促动”方式,由政府主导,积极推进以机插秧为主的集中育秧示范,重点培育种粮大户、育插秧专业户(公司)、专业合作社成为市场化育秧主体,大力推进钢架单层育秧大棚建设。县财政安排集中育秧配套经费600万元,主要用于补贴地膜、软盘、竹弓和办点示范。育秧补贴标准按每亩大田补贴40元,机插集中育秧按1?80补贴。示范点集中育秧大棚以育秧主体为主投建,费用自负40%,政府补贴60%。为搞好集中育秧示范,县农业、农机部门扎实抓好宣传发动,确定育秧主体,提供优质服务,全程给予技术支持,积极解决示范点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同时强化管理,督促集中育秧主体与农户签订好育秧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对集中育秧落实到位的按标准及时兑现补贴,确保全县早稻生产秧苗供应和种植计划的落实。
据了解,全县计划扶持和发展水稻集中育秧(机插)专业户、专业合作社等市场化育秧主体100个以上,推广安全高效催芽器500台以上,新建钢架单层育秧大棚2.5万平方米以上,落实早稻集中育秧示范面积达到28万亩,其中机插早稻育秧面积8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