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县:农机合作社的“后起之秀”——众利农机专业合作社

作者:苍山县农机局 徐祗示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6日

    苍山县众利农机专业合作社,坐落在苍山经济开发区、206国道南侧。宽敞的大院,整齐的机库,格外引人瞩目。合作社达到了“五有”标准,被评为第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和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这个合作社是由农机大户王相成、赵传明等人发起,成立于2010年8月,并于2011年10月在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注册。合作社吸收20户农机专业户,以机械折款的形式入股,总股本达300万元人民币。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就奔着“创建一流”的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打造一流品牌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18万元,占地面积5.2亩,新建钢架结构标准车库14间、办公室3间和设施齐全的维修车间,达到了“五有”标准。现有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26台,拖拉机32台,大型植保机械5套,配套机具45台(套),机械总动力达2680千瓦。

    健全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规章制度是规范农机合作社管理的前提。这个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就通过召开全体社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定并通过了合作社章程。理事会负责合作社的日常事务,对外开展业务;监事会负责监督理事会的工作开展情况。先后制定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机械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机械作业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使合作社发展有章可循。合作社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经营自主、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债权、债务依照成员股份按比例分配和承担。还实行了两个“四统一”管理制度。在机具管理方面,实行统一停放机具、统一保养检修、统一培训机手、统一供用配件的管理制度;在作业管理方面,实行统一联系业务、统一作业合同、统一服务价格、统一调度机具的管理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各项运行有章可循,促进了合作社健康发展。

    搞好各项服务,催生发展活力

    合作社积极为社员搞好各项服务。对合作社成员的机械在投入作业前统一进行检修,农忙季节还做好到田间地头的现场维修服务。为社员提供及时有效地农机作业动态、实用技术和市场供求动态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以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利用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安全宣传和安全教育,每年在三夏、三秋生产之前,必须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通过发放明白纸、观看电教片、课堂教学与现场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对合作社成员进行农机化技术培训,去年就举办培训班4次,发放农机宣传材料200多份。还专门聘请了福田公司等农机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前来授课,把玉米机收、小麦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技术培训的重点,突出抓好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为全县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组织机手开展跨区作业。去年“三夏”组织12台收割机赴安徽省涡阳等地进行麦收跨区作业,秋季组织8台收割机到济宁等地参加玉米机收,跨区机收小麦、玉米达8000多亩;实现作业收入40万元。同时还积极实施合同作业,为周边农民搞好生产服务,共完成小麦玉米机收、整耕地、小麦播种、秸秆还田等作业6500亩,实现作业收入26万元,增加了机手和合作社的收入。

    抓好示范创新,引领农机科技推广

    合作社建起了面积为500亩的“大蒜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和规划面积为600亩的“黄烟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推广大蒜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以及黄烟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承载了“苍山县丘陵山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探索丘陵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和模式,促进丘陵山区农机化和农业生产发展。为提高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去年三夏期间在矿坑镇召开了“小麦收获秸秆打捆回收机械化”现场演示会,向机手和农民演示秸秆回收机械和技术。

    实现规模化经营,增添合作社发展后劲

    按照“诚信经营、优质服务、规范运作、做大做强”的工作思路,拓宽服务领域、扩大经营范围。主要业务是为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农资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开展农机经销和农机维修业务,并承包经营流转土地。合作社成立了农机经销点、农机维修服务部和配件门市等经营实体,效益好、收入高,每年可为合作社增收60多万元。合作社成立后,以每亩400元的价格,在本县大仲村镇放马岭山区承包山地 1600亩,建起了“众利农机合作社放马岭综合开发基地”,并成为“丘陵山区机艺融合试验示范基地”。以栽植蓝梅、黄烟和花生等经济作物为主,实施综合开发,搞观光农业,开发旅游项目,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达200多万元,为合作社的发展增添了后劲。

    这个合作社正规划新的发展蓝图,计划合作社成员增加到50个,大型机械发展到80台;继续增加承包流转土地,面积达到6000亩,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年收入达到400万元。充分发挥农机化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农机和农艺的有机结合、合作社和农户的互惠双赢,努力向全省乃至全国一流农机专业合作社迈进。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