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积极部署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

作者:夏晋华 张果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1日

    为加快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加速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全面实现“完成机插面积52万亩、推广插秧机420台、水稻机插水平提高到15%”的目标任务,娄底市精心谋划,全面动员,早安排、早准备,积极部署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

     (一)加大集中育秧力度。各县市区农机局与农业部门协调配合,大力推广集中育秧,完善育秧模式。通过举办现场演示会、机插育秧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普及机插育秧知识。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实行统一供种,集中育秧,推广简易钢架大棚单层育秧、工厂化育秧,探索商品化供秧模式。大力推广育秧播种流水线、标准化机插秧盘、机插育秧麻地膜等设备、设施,提高为机育秧效果。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育秧模式推广,积极探索商品化供秧模式,培育机插秧作业市场。

    (二)力推“大户购机”。各县市区农机局做好水稻作业市场的信息服务和组织协调,通过组织农机大户、合作组织进行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推进育秧、机插专业化、规模化。集中育秧、基层农机技术推广补助项目、农机购置补贴、“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等向农机大户、合作组织倾斜,扶持农机大户、合作组织实行集中育秧,打造集中育秧、机械插秧的龙头企业。各项目县要大力扶持机械化育插秧大户(机插面积500亩以上),各项目县培植发展育插秧大户40-60个,全市扶持180户以上。

     (三)加强技术指导。市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指导专家组加强对全市各乡镇技术指导,强化核心示范点的示范工作,项目县安排6个以上核心示范点,每个示范点示范面积要保证在2000亩以上,并严格按照技术方案实施,明确专人负责落实。进一步发挥乡镇农机员的作用,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和宣传,辅导农民和机手应用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提高技术指导的针对性、覆盖面。

     (四)加大培训力度。各县市区农机局与农业部门加强联系,积极争取和落实“阳光工程”培训指标。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和宣传,辅导农民和机手应用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着力培养既懂理论又能实际操作的专业技术骨干和农民机手。每个项目县培训人数不少于200人。培训对象以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科技示范户为主;培训内容以水稻机插育秧技术、插秧机操作维护技术和田间管理要点为重点。

     (五)规范物资供应。各县市区农机局规范育插秧机械及相关物资的市场供应,搞好机具演示,积极向农民宣传并推荐先进适用节能安全的机具及育秧设施,督促生产企业加强售后服务。为了提高育秧质量,降低育秧成本,减少秧盘对土壤的污染,省里统一竞价采购一批高质量、低价格、环保型的标准化机插育秧盘,由各项目县配售给育秧大户。

     (六)做好测产对比试验。各项目县明确专人负责在同一田块、同一品种、同一管理措施下的试验现场,记录机插秧与人工插秧及抛秧大田的管理情况,详实记录测产情况,会同统计和农业部门做好对比试验及成本分析,为大面积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提供技术依据。

新闻来源地址:

热门农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