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伦蔚:从地产商到“超级农民”

作者:湖北日报讯 文/图 记者李保林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8日

    湖北日报讯 文/图 记者李保林

    【人物名片】

    谭伦蔚,男,44岁,湖北春晖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湖北龙岗土地股份合作社副理事长,湖北春晖集团董事长,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我最关心的是‘三农’话题。”昨日,首次来京参加全国两会的谭伦蔚说。

    耕种12万亩耕地、年产粮食6000万公斤、集团涉农年产值18亿元、带动农民增收3000余万元……他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农民”、“粮王”。

    可对于种田,谭伦蔚起初是个十足的门外汉。

    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地产商人谭伦蔚得知,产粮大市孝感的粮食收储竟不能自给,“每年30%的小麦需要从河南收购”。

    问题出在哪?他到农村走访调查。“留守的都是妇女、老人,大片抛荒地像飞机场。种田比较效益低,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眼前的景象,让他吃惊。

    将来谁来种田?谭伦蔚产生了“改行”的念头。

    当年,他就进入了孝感粮食收储行业,创办了孝感市伟业春晖米业有限公司。

    农业,是一个需要规模才能出效益的领域。

    2011年,谭伦蔚再出惊人之举:伟业春晖米业公司,三汊镇龙岗、同昶、彭桥、东桥4个村的村集体,699户农民,这三方共同组建成立了“龙岗土地股份合作社”。按照“农户保底又分红、公司参股不控股”的原则,4个村的村集体和村民分别以机动地经营权、承包地经营权折资入股,入股土地共有6000多亩,占合作社总股本的51%;春晖米业公司以100多台先进农机具入股,占总股本的49%。签订了17年的土地流转协议。

    当时,在春晖集团内部,谭伦蔚是“少数派”,大家的担心不无道理:有的说,农业是个传统产业,露天工厂,投入大,效益低;有的说,搞不好还会把集团的其他产业拖垮;还有的说,有这么大的投入,不如扩大现有产业规模,增加效益……

    可谭伦蔚坚持己见。

    当年,合作社水稻亩产达到600公斤,比上年增加25公斤;入股农户每亩租金达到385.2元,每股分红41元,加上惠农直补资金,亩均收入541.61元,在合作社打工的农民收入更高。同时,原本负债的龙岗村集体也受益约5万元。

    此后,合作社又通过长期性租赁、股份制合作、季节性流转等方式,共在孝感全市流转土地12万亩。“龙岗模式”、“春晖模式”一举在全国叫响,并引起高层关注,中央农办、国务院有关部委“三农”问题调研组,多次实地调研,总结经验。

    地产商人谭伦蔚,也悄然转变,肩负更多责任,有了更大担当。

    “我现在的梦想是,借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借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人口的就地转移。”谭伦蔚有了新目标。

新闻来源地址:

手机看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