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农机购置补贴等优惠政策,全市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过去9年,铁岭市累计获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4.8亿元,原有老旧农机具全部实现更新换代。与此同时,各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快速壮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并在农机装备等3个方面呈现转变。
农机装备由单项作业向全程作业转变
来到调兵山市大明镇,走进丰谷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侯猛正和社员们查看农机农具,进行养护维修。丰谷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以四轮拖拉机、旋耕机、整地机等小型农机装备为主,农机具数量不足10台(套),操作人员不足5人,唯一的服务项目就是整地备耕。尽管如此,凭借高于人工数倍的作业效率和低于人工20%以上的生产成本,机械作业得到农民认可,也获得丰厚的经济收入。侯猛将这些资金全部用于购置先进农机装备,开始了合作社“滚雪球”式的发展。如今,丰谷农机专业合作社随处可见价值十多万甚至几十万的玉米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装备,原有老旧农机农具几近淘汰。凭借这些先进装备,合作社提供的服务也由单一的整地备耕,发展为可以轻松胜任玉米、水稻的全程机械化作业,需要农机作业的农民甚至头年秋天就来合作社提前预约。
经营范围由单一代耕向经营土地转变
早在2008年,昌图县宝力镇尹家村农民钟立志已经组建成立信德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收取作业费用的方式向当地以及周边农民提供整地、播种、收获等农机服务。信德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经营范围上逐渐转变,如今,不仅是临时给人干活的“雇佣军”,还是可以从事土地经营的“田保姆”。农民仅需向信德农机专业合作社缴纳一定数量的费用,就可以将土地“入托”交由合作社全程管理,自己不必出工出力就能坐等收成。根据农民的不同需求,合作社还衍生出多种服务方式:合作社进行农业生产,农民自己销售农产品;合作社产销“一条龙”,农民按比例分成…… 摆脱了土地的束缚,村里的劳动力或是外出务工,或是投资其他增收项目,纷纷赚到“双份钱”甚至“多份钱”。
建设种类由单一类型向多元类型转变
对于铁岭县蔡牛镇的农民来说,玉米新品种推广合作社给他们的农业生产带来全程便利。这个合作社立足农机服务,努力拓展合作组织的“半径”,组建其他涉农的合作分社实现“三社合一”,为农民提供优质种肥供应、农机全程作业、农产品收购以及土地流转经营等多项服务。针对入社农户,合作社还免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高产知识培训、高产示范基地参观等活动。青西村农民王志平告诉记者,从种肥选购到科技培训,从农业生产到产品销售,都靠得上合作社这棵大树,咱们农民享受着实实在在的便利,做到少了顾虑、心中有底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