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垦北部湾总场收割机开进甘蔗地

作者:《北海日报》 严丹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3日

    近日下午,福成镇卖兆村。

    当天阳光灿烂,广西农垦北部湾总场(原星星农场)七队的万亩甘蔗地里,一台甘蔗联合收割机正在万亩甘蔗地里作业,一台配合运装甘蔗的卡车与它并排行驶。被截断的甘蔗从收割机抬起的“右臂”出口纷纷飞出,落入并驾齐驱的卡车车厢中。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甘蔗甜味。

    记者从市农机局了解到,这是我市第一台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甘蔗收割机,随着2012-2013年榨季的即将结束,我市实现了甘蔗种植、收获全程机械化零的突破。

    据悉,在2012年前,我市甘蔗生产机收率比较低。至2011年底,我市甘蔗生产机耕率超过了90%,但机收率不到1%,机种仍是空白,甘蔗的种植与收获还主要依靠人工。劳动力与生产效率被严重制约,产业化无从谈起。

    去年我市通过实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建立甘蔗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重点示范推广甘蔗机械种植、中耕培土、收获等技术。

    经过一年的试验推广应用,机械种植、收获作业各项指标均符合农艺要求,工效比人工作业提高30-50倍。

    “在榨季,许多蔗农凌晨四五点就要起来砍甘蔗,一直到天黑才收工,还要把砍下来的甘蔗装车。这样一天下来,只能砍0.8-1.5吨甘蔗。”广西农垦北部湾总场生产经营部负责人陈润忠告诉记者,如果是机械化收割,一天就能收300吨,而且一边砍一边装车,工效大大提高。

    蔗农彭广种了10年甘蔗。这段时间,他每天开卡车跟着收割机配合装运,亲眼目睹了机械化的神奇。

    “我们家种有20亩甘蔗,面积比较小,还未能实现甘蔗生产机械化。”他对记者说,他做梦都想种植机和收获机有一天能开进他们家甘蔗地。

    “家里的20亩甘蔗,收割的话要10个人,但工人不好请,工钱还特别贵。”彭广说,现在不包装车,请一个工人砍甘蔗每天要140-150元,20亩甘蔗仅仅收割的费用就去掉了1万多元。如果用收割机,每吨的成本只有80-100元,比人工收割节约近5000元的费用。

    据称,去年,市农机局在福成镇上庙村扶持种植大户,建起了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直至目前,全市有2000亩甘蔗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有6万亩甘蔗实现了机械化收割。包括种植机和收割机在内,有2000多台大型机械参与了甘蔗生产全过程。

    市农机局负责人称,今天还将继续推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以进一步提高生产力,解放劳动力,使农民增产增收。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