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俯身基层新发现推进农业现代化

作者:《左江日报》记者 郑孟阳 李鸿熙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2日



图为黄克(右)在甘蔗种植机上进行甘蔗种植作业

    市委决定从3月24日至3月30日为“无会周”。3月26日至27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克率市领导黄武海、梁旭辉、雷海良一同到扶绥县渠黎镇渠凤村驻村蹲点,向基层干部群众传达全国两会精神,并就甘蔗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土地“小块并大块”及甘蔗机械化生产等进行调研。黄克与基层的干部群众一路交流,一路发现,一路商量解决问题。

    农业现代化重点要抓好高效节水灌溉、机械化和土地“小块并大块”

    调研期间,黄克先后来到渠黎镇笃邦村、渠凤村、蕾陇村,以现代农业为主题,了解甘蔗高效节水灌溉、土地整合、机械化等情况。

    26日下午,黄克最先来到笃邦村村民杨均朝的家里,通过拉家长详细了解他家的生产生活情况。

   “我家有40多亩甘蔗,去年总收入大概有20万元!”杨均朝高兴地告诉书记。

   “当前是甘蔗生产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使甘蔗高产,一要用良种,二要搞机械化,此外还要把水利搞好。我们这里是旱区,如果水利再好甘蔗就更高产了。”黄克说。

    在渠凤村渠隆屯的甘蔗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片,村民正在忙着砍收甘蔗。据悉,渠隆屯去年大力实施甘蔗高效节水灌溉,甘蔗实现了亩产增收一吨的目标。“实践证明,办法正确、措施有力,甘蔗单产提高还是有希望的!”黄克勉励当地干部群众要增强提高甘蔗单产的信心,按照培高土、施壮肥、好灌溉、搭起防风架的要求进一步挖掘甘蔗生产潜力。

    26日下午6点10分左右,调研路上的黄克被渠隆屯群众冯海仁家院子里的机械吸引住了,那是一台甘蔗深耕机、一台抗旱水罐车。黄克走进了冯海仁的家里。

    “如果水利、道路这些问题解决了,甘蔗就会产得更多。”冯海仁对书记说。黄克点头认同,他强调,要在推进“土地小块并大块”的同时,认真规划建设蔗区道路和水利设施。

    黄克与冯海仁促膝而谈,掏出手机与他交换电话号码,嘱咐他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及时反映,党委、政府将给予帮助解决。

    当晚,在渠凤村渠讨社区,黄克就住在村支书范俊侯家里。晚饭后,黄克与社区汇集来的群众“夜谈”,了解村民的建议、诉求。群众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土地流转、机械化、水利建设、新农村建设组构的“渠讨梦”。黄克专心地听、认真地记。

    “渠讨近年来的变化很大,甘蔗单产实现了增加1吨的目标,农业机械化有新水平,农机也进了农户。”黄克强调,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全国两会的要求谋划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国梦”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按照“两个同步”要求,大力推动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按照“美丽中国”的要求,抓好乡村规划和建设,继续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建设“美丽渠讨”。要采取几大措施推进甘蔗生产上新台阶,一是继续推进“小块并大块、分钱不分田”土地整合流转工作;二是深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三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黄克要求各级干部要带头建设新农村,促进美丽崇左、幸福崇左、快乐崇左的实现,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要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调研,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下乡一次发现一个新问题,调研一次找到一个新办法,一个电话代替一次会议,争取抓一个示范点、带动一大片发展。

    当晚的座谈一直进行到晚上11点大家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老范家二楼一间简单的寝室,高脚的风扇,不加装饰的水泥墙壁,一线连两杆的挂衣架,黄克当晚就在这简陋的地方住宿。他的床头,摆着《学习时报》《广西日报》《左江日报》《发现》杂志及各县(市、区)工作简报;他的脑里,想着农业现代化、农民收入倍增计划还有渠讨群众谈发展的话题。

    甘蔗生产始终是黄克关心的重点。27日早上6点30分左右黄克起床,简单吃过早餐后与群众一同步行去种蔗。在渠讨社区甘蔗种植示范基地,黄克挽起袖子,与干部群众一起,机械与人工作业结合,掀起甘蔗生产热潮。

    劳动现场机声隆隆,多台新型甘蔗种植拖拉机在刚整合好的蔗地里来回作业。黄克登上一台多功能甘蔗种植拖拉机进行种蔗作业,不到3分钟便完成了一垅地的开行、种蔗、培土和盖膜。

    "搞不清情况、对农业机械化不支持的到一边去!"黄克要求农机部门要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制糖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支持蔗区机械作业,促进蔗区甘蔗生产机械化。

    为支持甘蔗生产机械化、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市委驻渠黎工作队与扶绥县委决定赠送渠凤村、蕾陇村各5台甘蔗种植拖拉机,价值逾110万元。

    当天下午3点,黄克一行与渠凤村干部及市、县工商局负责人围坐一起商量探索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管理壮大村集体经济。原来,渠凤有山林、鱼塘等集体经济,却没有一个统一管理机构,即将赠送的10台甘蔗种植拖拉机也急需对应的接管单位,以更好地管护、利用和发挥更大的作用。大家经过热烈讨论,决定成立"扶绥县渠凤经济发展合作总社",作为农村改革的一项新举措,来解决面临的困境和难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做法在这一刻又收到了新成效。

    随后,黄克前往蕾陇村调研。半路下起了大雨,三月春雨贵如油,黄克一行冒着大雨却怀着喜悦的心情实地查看了蕾陇村的万亩甘蔗示范片。大家讨论决定,把蕾陇、渠凤、笃邦三个村的蔗区建设为集高效节水灌溉、机械化、土地"小块并大块"三合一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市甘蔗生产"4331"工程的建设。

    蕾陇村的黄献是一户甘蔗种植大户,家里有110亩甘蔗,最近一个榨季甘蔗产量达500吨。黄献在黄克到访时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希望实现机械化,让甘蔗生产不那么困难!

    黄克告诉黄献一个好消息:县委将赠送5台甘蔗种植拖拉机给蕾陇村。现在先解决甘蔗种植机械化问题,以后再逐步解决甘蔗收割机械化问题。黄克希望甘蔗种植大户带头,搞好水利灌溉,进一步提高甘蔗单产。黄献高兴地向书记表示:有信心!

    蕾陇村的黄丽娟是一名有55年党龄的老党员,黄克在看望她老人家时说,甘蔗要种得高产需要良种推广、水利完善和机械化,希望村里的老党员支持年轻村干们大干现代农业工作,促进农村发展得更好,让生活更加幸福。

    因地制宜多种经营,促进农民收入倍增

    阳春三月,渠隆屯甘蔗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片里套种的西瓜茁壮成长。3月26日下午,黄克走进田间查看西瓜长势。黄克强调,近年来,扶绥县实施甘蔗间套种西瓜,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成为农民增收亮点。希望扶绥县继续加大间套种技术推广,引导群众通过套种西瓜增加收入。

    27日下午,黄克在渠新村先后对香蕉种植、鸭子饲养进行了调研。渠黎的香蕉种植面积有2500多亩,亩产达到7000斤,农民卖香蕉收入不菲;渠新村吴本超的养鸭场年纯收入24万余元。"全国两会提出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这是一项大工程,哪里都能增收,我们要善于引导,大力扶持,切实把特色种养殖抓出成效,多渠道地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民收入倍增计划顺利实现。"黄克说。

    一路走、一路看,调研了一个下午,18时许钟黄克又回到渠讨社区范俊侯的家中。这天傍晚老范家的成员基本到齐了,搞甘蔗种苗繁育的大儿子、搞机械的二儿子,黄克与他们围坐一桌犹如一家人。

    "我们到这里认东家,以后大家就是一家人,有什么困难要及时反映。我们要加强联系,了解群众意愿、诉求,形成市委、政府的新决策,把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发展精神及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与基层融在一块,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甘蔗生产,让群众的收入更多。"黄克亲切地说。一家人谈愿望、话发展,其乐融融,一直到晚上8点。

    发挥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现代农业的带头作用

    27日晚上8点10分左右,黄克踏着夜色、踩着湿滑的村道,来到屯长梁超海的家中。

    "你当屯长觉得干得最过瘾的一件事情是什么?"黄克问梁超海。

    "最过瘾的就是土地整合、小块并大块。"梁超海答道。

    "土地小块并大块的工作难做吗?"他继续问。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他回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然而在范俊侯、梁超海等村干的领导下,渠凤村两万多亩土地硬是实现了"小块并大块",梁超海自己一家18亩土地也实现了"五合一",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打下了基础。而这些村干在工作中也体现出了有能力、有办法。

    交谈中,黄克指出,村干们大公无私、多少年舍己奉公、扎实为民、不断奋斗的精神,值得机关干部好好学习。希望各级领导干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夙业在公、为民服务"的要求,为崇左、为广西乃至为全国创造好经验。

    黄克强调,大家要共同努力,搞好甘蔗高效节水灌溉、机械化、土地"小块并大块",把渠黎现代农业示范区办好。要继续抓好间套种、现代种养业,把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开展好。要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好党员示范带动作用,为群众办更多实事、解决更多问题,促进全村发展得更好、更快。

    当晚活动10点钟结束,比前一晚早近半个钟头。回到寝室,依然是那扇高脚风扇,依然是不加装饰的水泥墙壁,依然是一线连两杆的挂衣架,可是黄克表示收获是全新的。这次"无会周"下基层,收获不单是发现和解决了新问题,在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上也有新启发。我们看到,黄克床头一本《发现》杂志里面一篇文章《2020年,我们怎么办》,文中的一句话下面画了新的粗线条--

    我们需要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唯一限制我们的,是自己的想象力。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