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关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研报告

作者:邓州市农机局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1日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务农劳动力老龄化越来越明显,"谁来种地"问题日益突出。适应农村劳动力结构新变化,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主体,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破解谁来种地难题,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近期,我们对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作为农业大市的邓州,农业生产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表现为从一家一户小农作业转变为联合经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生产发展路子。

    一、邓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

    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是农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发展农机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地方的农机化发展水平,代表了该地的农机化发展程度。目前全市已经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为42个,涉及28个乡镇,318个行政村,注册资金8712.4万元,合作社成员568人,库棚面积30.4亩,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64台,收割机329台,全市农机合作社托管土地36万亩,流转土地12万亩,年作业量153.6万亩,年实现总收入10112.11万元,其中作业收入9927.6万元,实现纯收入1264.1万元。

    二、近年来农机局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摆在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扶持和服务。结合实际制订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制订资金保障、示范推广、人员培训和指导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切实抓紧抓好。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截至目前已基本实现每乡镇至少建设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目标。

    二是实行优惠政策。(1)实行政策倾斜。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时,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支持发展先进成套农机装备,今年全市享受购机补贴的农户中,农机合作社成员的比例很大。有关农机化建设项目和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都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来承办。节能减排、农用机械的报废更新工作优先考虑农机专业合作社。(2)争取信贷优惠。积极协调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优先提供小额贷款或优惠贷款,简化放贷程序,放宽贷款担保限制,延长还款期限,帮助合作社成员解决信贷融资难题。逐步建立起国家扶持、群众自筹、集体入股、银行贷款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3)争取上级扶持。市农机局积极向省农机局汇报,征得省对我市农机合作社的支持。自2007年以来,共争取省级农机合作社无偿扶持资金98万元。

    三是加强指导服务。积极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完善民主决策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提高效益。①帮助完善合作社章程、管理制度、财务制度;②指导农机合作社建立、完善财务账目;③举办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组织合作社外出学习,开阔思路;④帮助合作社引进项目。此外,根据我市实际,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重点是抓好邓州市占科农机专业合作社、邓州市奇丰农机专业合作社、邓州市穰原农机专业合作社、邓州市官路农机专业合作社、邓州市黑龙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示范点,带动全市农机合作社按照“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五化”标准建设,实现农机合作社规范化的跨越式发展。

    四是加强规范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要求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必须有标准化车库10间以上,并有维修车间和办公室,配齐办公设施和常用维修设备与工具。同时还把合作社成员技术培训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农机化学校老师对合作社成员进行机械操作技术、基本维修知识、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等方面进行专题培训,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在今年的三夏、三秋农忙之前,就举办了8期专业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达800人次。为规范对农机合作社的管理,2011年,我局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意见》([2011]20号)、《关于组织开展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检查验收的通知》([2011]21号),对全市农机合作社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了解、摸底、规范,大大提升了我市农机合作社的质量。

    三、取得成效

    农机合作社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了增收节支。通过农机合作社将分散的机械组织起来,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系列化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市场化的有效对接。一是实行“订单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周围村庄的农户签定农田作业服务合同,按合同或订单为农户进行统耕、统收等机械化作业,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劳动力转移。二是实行“一条龙”服务。开展夏季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机播等“一条龙”作业,对合作社托管(代管)的土地实行统一机收、统一整地、统一播种,各个环节都由合作社负责,机械化程度提高、生产时间缩短。三是组织跨区作业,拓宽致富路。“三夏”期间,市农机局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保证全市小麦机收的前提下,组织联合收割机,分别到湖北、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参加小麦机收会战。共完成机收小麦面积20万亩,实现纯收入300多万元。四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农机户发家致富作坚强后盾。农机户参加农机合作社后,机械的入户挂牌、年度检验、加入保险、维修保养、作业联系、合同签订等,都由合作社专人统一组织,作业市场及一系列后勤保障由合作社统一负责,扩大了作业区域,延长了作业时间,从而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增加了作业收入。五是合作社推进了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农机手加入合作社,不仅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使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而且还引入更多的富余资金投入到农机产业中去,有利于农机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合作社规模小。从全市情况来看,一般投资也就是十几户,最多几十户,并且多以机械折资入股为主;机械大多是涉及耕、种、收的机具,农产品加工、养殖业、设施农业机械欠缺,缺乏更为广泛的合作空间。

    二是管理不够规范。内部管理机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如机械作业合同多以口头协议为主,一旦发生争议,就有可能损害成员的利益。

    三是农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有待进一步加深。

    四是农机合作社库棚建设用地方面有待于妥善解决。目前我市农机合作社库棚建设较为薄弱,建设用地需要给以重点支持。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重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宣传力度,创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树立典型,总结推广经验,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知识的普及,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做法,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发展,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二是正确引导,规范管理。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加强业务指导,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素质,增强合作意识,促进共同发展。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