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宋海元的“种粮经”

作者:潍坊农机化信息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7日
    近日,在贾悦镇宋海元粮食家庭农场内,农场负责人宋海元给记者算了一笔“种粮账”。

    宋海元说,以粮食农场为例,去年亩收入1500元,除去化肥、人工、机械和租地的费用,净剩600元,400亩地种粮食的纯收入240000元左右。

    宋海元是贾悦镇的种粮大户,他从2004年从事粮食的规模化生产。目前拥有粮食农场400亩,黄烟农场460亩,2011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种粮大户”。日前,又正式注册成立了宋海元粮食家庭农场。

    谈起粮食家庭农场的成长经历,老宋满腔感慨。他告诉记者,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民种地要缴纳“三提五统”,因为成本高、效益低,不少村出现了“贴钱倒租”和“抛荒”现象,当过农机队长的宋海元感到非常心痛,就从1998年开始尝试着流转邻村的部分摞荒土地种植粮食,通过土地深耕、挖排水沟、改良土壤等措施,把过去粮食产量不足500斤的低产地,改造成了小麦亩产600斤,玉米亩产800斤的高产田。

    国家取消农业税以及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后,更激发了宋海元种地的积极性,他说,人什么时候也离不开粮食,种粮食肯定大有作为。“如今种地不缴税还能得补贴,农民靠种地也能发大财。”当时宋海元这一论调让很多村民不置可否。2004年,经过土地流转,宋海元又承包了60余亩耕地,从此走上了规模化种植的道路。在经营过程中,让宋海元感触最深的就是农业现代化带来的便利。随着农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宋海元享受到了国家的农机补贴,陆续装备了大型农机拖拉机、小麦玉米两用联合收获机、免耕播种机、深松联合整地机等14台(套)先进的大型农业机械。“400亩小麦的播种、施肥和下药,靠这家伙四天就能全部完成。”宋海完指着国家补贴的东方红大型农用联合机械告诉记者。同时,农场的所有粮田都实行了秸杆粉碎还田技术,每年节省肥料1.65万斤,节省成本3.3万元。

    宋海元告诉记者,经营农场除了要坚定信心外,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技能和文化水平,只有管理科学化、生产现代化,才能使农场办得活。为此,他请镇经管站的人员,为农场制定了生产章程、财务管理制度,请农业技术部门的专家帮忙制定了粮食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还请农机部门的专家帮忙制定了农机作业流程,并先后高薪外聘了10多名农技、管理技术人才,为农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家庭农场的挂牌成立,让老宋种粮的信心更足了。“这几年跟着国家政策种粮,让我从一个地道的农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农场主,下步我想再流转部分土地,搞畜禽养殖,实现种、养、加一条龙生产,将土地效益发挥到极致。”宋海元说。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