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津市市白衣镇红光村机耕道建设工地上,一辆辆运送砂石的工程车来回奔忙,挖掘机正在铺砂作业,修路工人挥汗如雨忙着铺砌排水渠。“这几条路修通后,可使全村5800多亩耕地受益,现在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更高了,农民欢喜得很。”该村村支书高兴地说。
近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激励下,农民购买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的日益增多,有机无路的矛盾日益突出。为彻底解决农业机械“出行难、下田难、存放难”的难题,今年津市市委政府转作风、听民声、顺民意、解民难,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确立了从政策上引导、从资金上扶持、从制度上完善的工作思路,采取财政奖补、项目整合、乡镇自筹、农民投劳的办法,用三年时间投入600万元(市财政投入300万元,乡镇自筹300万元)修建1000公里机耕道。今年投入100万元,在全市10个水稻种植重点村建立机耕道示范基地,修建机耕道200公里,突出办点示范、打造样板和制作精品。
为让农民早日受益,尤其是赶在春插之前投入使用,市农机化局技术人员日夜坚守在施工现场,督促工人加班加点,抢赶进度。现在所有道路路基已基本完成,进入铺砂作业和道路压实,预计5月底前可全部完成验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