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引领农业现代化建设,醴陵市根据《农机促进法》、《国务院关于深入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紧紧围绕“切实加强农机化推广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农机化服务网络品质”这一主题,做了许多探索和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机化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其取得的成效
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推广体系建设,无论从编制、财政保障和组织领导方面,都给予了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扶持。目前,全市拥有政府编制的农机化推广编制人员145人,市级农机推广机构1个,二级机构35个。做到了乡乡有机构,事事有人抓。推广体系人员经费由财政纳入预算,全额拨款,专款专用,解决了我市农机推广事业经费不足的后顾之忧,使我市农机推广人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广工作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是农机推广发展势头好。截止2012年底,我市拥有农机总动力70万千瓦,推广新型联合收割机2532台(套),大中拖及其它耕整地机械7570台(套),水稻种植机械578台(套),其中水稻乘坐式高速插秧机103台(套),工厂化育秧设施3套,农机排灌机械22423台(套),田间管理机械8687台(套),收获后处理机械16158台(套)。优化了我市农机结构。
二是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强。目前,我市拥有农机大户386个,农机专业服务队156个,农机专业合作组织49家,农机经营网点159个,农机维修网点43个,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示范片30个。涌现了一批全国、全省农机示范先进。例于我市金盛农机合作社、张公农场等一大批种粮大户,截止2012年底,农机作业服务面积达20多万亩,土地流转面积8万多亩。这些合作或服务组织年创经济效益达1.4亿余元。
三是农机跨区作业势头健。我市近二年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每年有近40-50台水稻联合收割机、20余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90余台大中拖、30余台高速插秧机前往江西、湖北、河南、安徽、福建、海南等省市进行跨区作业。异军突起的农机跨区作业队伍成为了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一支生力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新农村的建设。
二、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的主要作法
一是加强领导。我市在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人为本,完善了管理和用人机制,让有为之人有位置,放开手脚让他们走上事业的舞台,施展才华。让富余人员得到妥善安置,确保他们的生活待遇不变。稳定了人心,稳定了局面,稳定了事业。
二是加强学习。我市通过会议、网络、培训等各类学习活动,加强对农机推广工作者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支用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农机化推广队伍。二年来,我市推广机插秧工作就是一个佐证。推广机插秧期间,我局推广人员能分片、包乡、包点深入基层,与农民座谈,讲解技术要领,了民情,解民忧,努力地完成自己的推广工作任务,使我市机插秧工作名列前茅。
三是加强示范。我市每推广引进一类新型农机具,推广人员首先选择有头脑、有实力的农机户进行示范,“一对一”地对农机手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待取得一定经验后,逐步推广。目前我市机收率已达73%以上,机械化耕整率达98%,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推广水稻机插秧工作,我市二年时间就实现了“零”的突破。2012年水稻机插秧面积达10万余亩,2013年计划早稻机插面积7万余亩。目前育秧工作进展顺利。如白兔潭、浦口、泗汾等乡镇已开始机插秧工作,预计我市全年计划完成15万亩机插面积不成问题。
四是加强服务。我市对推广的新机具,加强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及时为农民排忧解难。近二年来,我市农机经营网点售后服务人员严格按照国家质量“三包”的要求,为农机户维修、更换农机具1000余台(次),无一投诉。这充分反映了各农机经营网点售后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对超过“三包”期限的农机户,我市农机维修网点的维修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在田间地头为农机户修理农机具,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农机投入生产不误农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近几年来我市农机推广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完善和解决。
一是农机推广工作经费不足。我市虽将农机推广体系人员工资纳入了财政预算,但农机推广工作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农机推广工作经费常常“捉襟见肘”。建议上级农机主管部门给予一定的配套工作经费,以利更好地完成各项推广工作任务。
二是农机基层推广机构没有必需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望上级农机主管部门能争取政策,逐步解决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办公设备,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的需要。
三是农机推广机构人员老化。我市为解决乡站人员多年上访,要求上岗的问题,我们争取了30个人员编制,解决了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待遇,而这些人员大多数将近50上下年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有限,很难适应现代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要求。
四是农业机械使用效率与土地集中流转的矛盾。目前,我市家庭农场式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已逐渐壮大,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程度较高,农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发展,已不满足于耕种几十、近百亩土地的初级要求,他们都希望能承包或流转更多的土地,以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率,降低生产成本。而目前,农村土地经营模式未转变,使土地流转不畅,很难做到统种、统管,严重影响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建议各级政府应将粮食生产问题上升到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将土地流转纳入政府工作范畴。
五是农机维修网点技术力量簿弱。近几年来,我市农机维修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现代农机技术日新月异,农机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农机维修人员修理技术跟不上农机技术的更新速度,而农机培训工作现在全面走向了社会化,不利于我们农机推广人员传授新的技能。建议上级农机主管部门能开辟途径,使农机推广机构能培训、办证一条龙服务。
六是农机以旧换新的问题。随着农机产品的不断优化升级,农机户都希望能以旧换新,更换自己手中的老旧农机具,而目前我省以旧换新没有统一的政策,由商家或厂家说了算,不能体现“公平交易”的原则。建议尽快出台政策,规范这一市场。
七是农机推广工作中融资难的问题。目前我市家庭农场式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一个农场拥有5-20台(套)农机具的有近100家,他们急需资金更新换代,扩大机库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农机维修网点由于有大型农机具需要维修,急需扩大维修车间,壮大实力。而目前银信部门贷款门槛较高,农机大户、农机维修点无法得到贷款,严重影响了我市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延缓了我市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建议上级农机管理部门及时反馈情况,开辟农机大户和农机维修网点融资的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