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在逐年加大,惠农政策的实施给农民带来的可喜变化也逐渐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机化生产实现一条龙服务。近年来,武城县农业机械综合机械化水平逐年攀升,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小麦、玉米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麦收季节,农民只需两三天就可实现麦收全过程。秋收季节,虽然长一点,但是也已经实现了一条龙作业服务模式: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机械深耕——小麦精播一条龙服务,农业机械把分散的机械科学的组合起来,单项的作业项目有序的连接起来,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机械作业效率,玉米生产已完全脱离了人工生产作业的历史。
2、农机装备能力进一步增强。据2012年底调查数据显示:全县农机总值已达2.3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8.95万千瓦,农业机械总数量分别为:拖拉机总数量1470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数量达到5647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487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081台,播种机械3658台,其中免耕播种机械1627台,小麦、玉米粮食生产作物耕、种、收已经全部实现了全称机械化,小麦机收、机播率在99.9%以上,玉米机收、机播率均已达到了90%以上。以目前的生产能力,农民机收小麦只需3——5天就能顺利完工。
3、大量的农民逐渐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转向二三产业。机械化耕作的广泛运用降低了农业单位生产成本,解放了大批劳动力。先进生产力的投入逐渐促进了农机富民工程的诞生,武城县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这一先进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大批农业生产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二三产业,近四分之一的农民靠农机实现了富民增收。
4、农业机械化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武城县以农机富民工程为总抓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引进示范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以农机购置补贴为契机,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以抓源头管理和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加快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5、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渐发展壮大。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机合作组织应运而生,农机合作组织服务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截止到目前为止,该县已工商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61家,合作社成员达1013人,从业人员2285人;拥有农机具2200多台(套),注册资金8400余万元;服务总收入达3000余万元,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已成为推进农机化发展和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