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农业作为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请您谈一谈南阳市新型农业现代化应如何发展,出路何在?
张生起: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反复证明:农业现代化的出路在于发展农业机械化。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农业机械能够突破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限制;二是能够实现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机农艺要求;三是能够大幅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水平;四是能够有效引发农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它承载了现代农业的基本需求,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南阳市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市要建设新型农业现代化,就必须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记者:就南阳市而言,您认为农机化发展的出路又在哪里?
张生起:从南阳市农机化发展的经验看,农机化的出路在于发展农机合作社。主要基于四点:一是农机合作社能够扩大机械作业面积,提升作业质量。当前,农业经营体制决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不会改变,而且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都要坚持,在此背景下,靠一家一户耕作几亩地的小生产方式,既没有发展农业机械的动力,也没有发展农业机械的实力,也就不可能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机合作社把农民分散的资金、土地等生产资料有效统一起来,有能力购置或整合更多的农业机械,为更多的农户提供专业化作业服务,从而能够大幅度扩大作业面积,提升作业质量;二是农机合作社能够充分发挥农机具的综合作用,实现节本增效。农机合作社的组织化、专业化生产经营方式,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搜集、机械调度和技术服务等优势,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开展各类经营服务,有效提高农机具的综合利用率;同时,通过发挥规模经营的组织优势、生产优势和成本优势等,可以提高土地产出能力和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三是农机合作社能够促进农民分流分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把大部分农民从土地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推动了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就业,既为转移农民拓宽了增收渠道,也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更为留守农民腾出了规模经营所需的土地;四是农机合作社能够代为农民经营土地,解除了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机合作社通过托管、流转等形式把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既能确保农民土地的基本收益,又能使农民分享红利,务工农民可以安心地外出就业、创业,为农村稳定发展和农民分流分业提供支撑和保障。由此可见,农机合作社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必须大力发展。
当前,南阳市农机化事业已进入基础夯实、发展加快、结构改善、质量提升的有利时期。从发展现状看,发展态势良好,工作有基础。主要有四个标志:一是以大型农机具高速增长为标志,农机装备水平全面提升。2012年,全市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7.2亿元,同比增长5.3%;农机总动力达到1253万千瓦,增长7.5%。80马力以上大型高性能拖拉机达到1.02万台,增长23.5%;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增长近60%,创历年之最;农机具配套比达到1∶2.67;二是以合作社总量全省领先为标志,农机合作组织建设成效明显。2012年,全市农机合作社达到454家,同比增长41.4%,总量居全省第三,增速第一。有24家农机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省级“示范农机合作社”;三是以夺取国家省级荣誉称号为标志,农机管理持续安全平稳。2012年,全市农机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32个农机合作社获“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称号,15个乡镇获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称号,唐河、内乡两县获得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占全省获此称号总数的三分之一。四是以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快速增长为标志,农机化作业大幅迈进。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6%,同比提升4.6个百分点,是五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已达90%以上,玉米机收率达到58%,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
从发展形势看,发展环境有利,政策有保障。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农机化发展的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一号文件连续多年锁定三农工作,尤其把农机化发展作为推动三农工作进步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进行明确安排部署,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农机事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各级各部门在人财物各方面都优先给予考虑和支持,不断加大各种物质资源和生产要素向农机领域集中、投放的力度。尤其是今年,市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50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对全市在农机化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二十优三十强”农机合作社给予奖励,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加快发展农机化的态度与决心。不难预见,未来一个时期,南阳市农机化事业在物质基础持续提升和宏观政策持续利好的背景下,将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发展的步伐也将持续加快。
记者:当前,南阳市农机合作社发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张生起:从南阳市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情况看,大体有四种类型:一是纯服务型。就是单一的收取耕作服务费,这是最初级的阶段。二是托管土地型。即在收取服务费的同时,分享托管收益和分成,这是发展的中级阶段。三是流转承包土地型。即通过流转的形式把农民的土地长期承包下来,赚取经营收益,给农民分成,这是较高级的阶段。四是综合经营型。即通过拓宽经营范围,延伸经营领域,开展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等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和服务,这是更高级的阶段。目前,南阳市大多数农机合作社处于由纯服务向托管土地转移的阶段,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在于适度规模经营,即通过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来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下一步,我们重点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加快农机合作社发展:
(一)培育重点社和优秀社,引领规范发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和《优秀农机合作社评选办法》,每年要评选表彰50家农机合作社。目的是通过重点抓一批示范合作社,来引领和规范全市农机合作社发展。
(二)增加总量,扩大服务面。一是通过多吸收社员,吸纳更多的土地、资金、机械,实现规模膨胀;二是通过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解决农机合作社融资难题,帮助合作社做大做强;三是通过利用农机合作社的自我积累,实现滚动发展;四是通过社会机构,为农机合作社提供机械租赁,助推合作社扩大服务面。
(三)优化农机结构,适应生产需求。农机合作社要根据生产需要,有针对性地大力发展大型、多功能和现代生产急需的机械,重点推广新型高效节能降耗机械。
(四)全方位发展,综合性服务。要着力发展多种作业装备(如植保、喷灌和粮食烘干设备等),进一步拉长服务链条,拓宽服务范围,在满足本地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跨行业、跨区域作业服务。
(五)重点向粮食生产、土地流转、项目管理、农业集群方向发展。一是向粮食生产方向努力。要把发展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为首要任务。南阳是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二是向土地流转方向努力。要积极鼓励支持农机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扩大经营面积。今后要将流转土地面积作为衡量、评选优秀农机合作社的重要标准。三是向项目管理方向努力。当前,全国都在开展高标准永久性粮田建设,并在高标准粮田区投入很多项目和资金(最高的每亩补1500元,最低的500元,河南要建6000万亩,南阳要建800万亩)。今后要重点扶持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这些项目的实施管理任务,探索把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区交给大型农机合作社托管。此外,还要优先把重点项目向合作社经营区域安排(比如农综开发项目就可以放给合作社实施),以此改变农业生产的方式和面貌,推动农机合作社发展。四是向农业集群方向努力。农机合作社要积极引进上马项目开展粮食精深加工等,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推动农业集群发展。这也是下一步做大做强的发展方向。
(六)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加速机械化进程。农机合作社要根据农业标准化生产需要,着力研究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探索农机农艺融合途径。同时,要发挥优势作用,带动广大农民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把农机化技术和农艺技术最大限度地融合起来,这也是合作社下一步需要谋划的重大课题。
(七)加强农机手培训,确保作业安全。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机手的培训,全面提高农机手的安全意识、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这也是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