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拖拉机、耕整(旋耕)机、插秧机、拖斗、犁耙、喷灌机,我家都有,一年内除农时活动使用,平时也用不上,放在家里占地方不说,时间长了有的都快锈掉了,别看机具平时用得少,可购买这些铁家伙花了不少钱,一台小四轮拖拉机除享受国家财政补贴外也得花好几千,今年购置的插秧就花了将近六千元“。日前,XH县PJ乡农户宋志卫与笔者聊天说。
附近的荷塘庄是一个只有80余户的小村,除去因常年在外把耕地转包出去的25户,剩下的50多户中有47户购买了小四轮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村里年长的农户语气深长地说,30多年前土地归集体耕种的时候,一台“东方红”就把全村一千多亩地耕犁完了,现在农时期间,耕田、犁田到处跑的都是小型拖拉机。
今年“双抢”期间,笔者一行来到GY县的GC农场,见到的却是另一幅景象。广阔的田间地头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全场近25万亩的水田及耕地,100台大型拖拉机就能短时间内完成耕作任务,65台高速插秧机、49台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负责农场农时耕种、收割和管理,农时机械作业前和年终,农场都要对农业机械逐台检查、调试、保养、评比、登记等。
笔者一行深入周边省市县多个乡村田间地头、农林场所进行调查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后,乡村有条件的农民开始购买小型农机具自用,一些农民家中的小型农业机械一应俱全。近几年,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的普遍使用,越来越多的小型农机具被闲置。而且,分散在各家各户的小型农机具由于缺乏专业的维修和保养,容易造成损坏和浪费。
笔者一致认为,各地乡村要积极发挥农村合作组织的作用,切勿盲目购置机具,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根据农时作业面积和作业环节的需要,耕种面积较少的乡村尽可能考虑以村组为单位或农户联合购买大型机具共同使用,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农村的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