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室育秧到机插机收,再到机械烘干,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让农民逐渐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历史。日前,记者在干窑镇长丰村了解到,两台烘干设备正处于调试阶段,即将投入使用。“我们为晚稻耕、种、收、统防统治、烘干等各个环节提供全程服务。”该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作为全县水稻产业提升项目的子项目,干窑镇长丰村育秧烘干中心的运行,不仅有助于提升晚稻生产效益,更将进一步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
长丰村水稻种植户老姚参加了该中心的统防统治后,基本从15亩水稻田的种植中脱身了,他与妻子有了更多时间从事其他工作。“我和妻子如今在企业里打工,去年除了田里的收入,靠打工又增加了5万余元。”老姚说,农事交给中心统一料理后,晚稻的产量也比之前高出不少。该村种粮大户小沈种了50多亩晚稻,从耕地、育秧到收割,他全程请该中心提供服务。“如果请工人帮忙,光人工费就是一大笔开支,如今中心提供一条龙服务,省了人工,也控制了病虫害,亩产比往年增加了约50公斤。”小沈说。
随着长丰村育秧烘干中心社会化服务的开展,该村农机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从翻耕、育秧、插秧等种植环节到收割、烘干等生产后环节,长丰村晚稻生产各个环节的机械化覆盖率正节节攀升。“今年又添置了2台烘干机和2条播种流水线,让中心在晚稻生产中发挥作用。”该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以前晒谷很辛苦,就算天气晴好,晒干稻谷也需要至少两天时间,遇上阴雨天,稻谷水分含量高,还容易霉烂。”说起如今的晒谷问题,长丰村粮农老冯说,育秧烘干中心帮了他大忙。
据悉,干窑镇长丰村育秧烘干中心于今年6月底投入使用,总投资365万元,建有烘干用房、育秧用房及连栋育秧温室等,集中育供秧面积1万亩、辐射面积5万亩,烘干能力达1200吨。该中心的启用,将推动周边区域水稻生产标准化、集中化、机械化,可极大改善当地粮食生产、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干窑镇不仅在长丰村建立了育秧烘干中心,服务当地农户,眼下,范东村的植保专业合作社继续发挥作用,加大服务力度,新添置插秧机2台,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50亩,完成机插秧面积1500亩,统防统治面积325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