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心环节,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而农机技术推广是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有效途径。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作用,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农机部门所面临的新任务。要求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以科技为先,大力抓好农机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满足结构调整对农机化的新需求。面对新形势下农机工作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结合工作实际,就全县今后农机推广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一些粗浅见解。现就这个问题谈一下我的粗浅认识。
一、全县农机科技推广发展现状。
近几年,随着购机补贴、报废更新等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县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经济作物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也逐步向机械化方向迈进。如大蒜的机械收获、棉花的机械植保都在逐步实施机械化作业。一大批先进的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机械正在被推广应用。如土地深松小麦固定道播种、玉米收获、秸秆还田等正在推广中。截至目前,我县农机总动力已达210.9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2100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810台;小麦联合收获机达310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达980台;各类配套机械36000台套;其中:土地深松机1100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300台、小麦固定道播种机30台、玉米秸秆还田机2100台;通过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全县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化装备水平大幅度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推动农机新技术的大发展,巨野县成立了农机新技术推广实施小组,负责技术方案的调研和起草、示范区建设、技术和机具的引进、技术指导、培训宣传、组织实施等具体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农机新技术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落实目标任务,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为确保任务目标圆满完成,对实施小组成员实行目标责任制,并将任务指标落实到乡镇、村、户,及时搞好检查、督促和落实。由于主要领导亲自抓,重点抓,加快了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开展农机推广工作,宣传是前提。一是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宣传,制作了保护性耕作专题讲座,在电视台多次播放。编辑现场会、演示会等新闻稿件及时报道。二是在项目区召开保护性耕作现场会、观摩会,由县政府召集,县、镇区(办)、村主要负责人及农业、农机相关部门,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等参加,让农民看到农机新技术的优越性和先进性,调动他们自觉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积极性。三是农机部门与农机经销商联合,带着机械,送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通过大量的宣传工作,努力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农机新技术的认识,营造农机技术推广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积极开展大培训、大推广活动。为提高农机新技术培训质量,农机推广站配置了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组织技术骨干成立了“农机技术宣讲团”,深入到各镇区和重点村分批举办保护性耕作培训班,实现了教学电教化,培训多样化,内容具体化。一是培训乡镇主要领导、乡镇技术员和村干部,重点讲解技术原理和意义,提高认识,争取他们在资金、政策和动员农民等方面的支持;二是培训农民,让他们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原理、实施要点和效益,使他们充分认识技术优势,掌握技术要点及相关配套措施,更新观念,达到主动接受新技术的目的;三是培训机手,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参观、田间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使机手达到了解知识,掌握技术,熟练操作的目标。通过全面、系统的培训,干部群众转变了思想观念,为新技术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大发展。说给群众听,不如做给群众看。通过宣传典型,重点扶持,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整体推进农机新技术的发展。一是建立高标准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先后选择农作物种植相对集中、耕地成方连片基础条件较好的柳林镇、田桥镇、章缝镇等18个镇区建设了20个标准化农机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每个示范基地实施面积一般在1000--2000亩以上。二是树立农机专业户典型。在县政府和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引导下,先后培养了一批保护性耕作农机专业带头户,在他们的现身讲解和实际带动下,全县掀起了免耕播种机购买热潮。
(五)用活政策,重点补贴。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在全面分析潜在购机用户的基础上,逐户做工作,早宣传、早发动,抓好落实。对重点推广机械实行重点补贴,优先补贴,成套补贴,推动农机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较低。全县经济作物机械保有量较少,机械化程度较低,经济作物收获环节机械化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是农机与农艺的发展不相协调。对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部分群众的认知程度还不够,要改变传统的耕作习惯,应用先进的耕作种植模式,进一步促进农机与农艺的融合,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推广过程。
三是部分机具的性能不高,有的企业售后服务不到位,影响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部分农机具从结构设计到产品质量、作业性能、适应性以及可靠性等方面,还需要作一定的改进,影响了农户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展开,企业应该加大科研开发的投入,提高机具的作业质量。另外,在农机生产作业期间,因为机手操作不熟,调整不当等原因发生机械故障,厂家技术员和配件不能及时到位,对部分机手的收益和先进农业机械的推广造成了一定影响。
四是资金扶持与奖励机制不健全,目前,农机化科技推广扶持与奖励资金主要靠国家及省市下拨,县、镇区政府应出台相关扶持与奖励政策,鼓励农民群众购置高科技农业机械,特别是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推广机械。
四、建议与对策
一是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对粮食作物采用先进的种植模式、收获模式、管理模式,把农艺要求和现代农业机械的作业特点结合起来,推广一批技术可靠、性能优良、作业效率高、适合当地种植习惯的保护性作业机械,提高配套农机具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把“农机农艺”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
二是实施科学引导。结合本地实际,筛选适用机型,搞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抓住“三夏”及“三秋”的有力时机,筛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业机械大力推广,结合“三夏”、“三秋”玉米播种、秸秆还田、机收、小麦免耕播种现场演示会,加大玉米联合收获机、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械的推广力度;另一方面对玉米收获机和免耕播种机的机手建档入册,督促有能力的农机生产企业加强对机手的操作技术培训,完善售后服务,以确保我们推广的农业机械不被购机户闲置,确保先进农业机具的使用效果。
三是建立农机科技推广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机配件、供油、维修等服务体系。加强农机推广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农机技术推广服务队伍,进一步发挥农机部门作用,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培育一批典型。在认真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县级政府拿出部分专项补贴资金,由于农机科技推广,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对先进高效的农业机械尽量都进行补贴,充分利用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作用,重点培育一批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机大户,培育一批高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他们参与跨区作业,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益,让他们示范带动农民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他们的现身讲演和带动,将为农机技术推广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力地促进我市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五是扩大示范基地建设规模。努力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实行重点扶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建立高标准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每个镇区(办)要完成新建一至两个示范基地的任务,示范基地面积不低于1000亩;尽快形成“以点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以乡带县”的示范推广模式。
六是梯度推进深松整地农机化技术。按照省市农机主管部门实施方案和技术要求,及梯度推进的原则,大力推广农机深松整地技术,依托项目实施,推动全县农机深松整地工作再上新台阶。
七是强力抓好经济作物机械化推广。政府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作物机械化年度实施计划与目标,大力推广棉花、大蒜、花生等主要经济作物种植与收获机械,力争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机械化水平实现新跨越
总之,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不是某一部门的事,而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国家己制订了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支持农机技术推广事韭,因此,各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要在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努力做好推广机具的跟踪服务工作,尽快把农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