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县:多种经营积跬步因地制宜谋发展

作者:高平 王方显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08月30日

  近年来,国家的惠农政策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农村合作组织,巨野县曹楼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的一个。该社成立于2008年3月,位于巨野县曹楼村,理事长孙言文。在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过程中,该社借助国家惠农政策的东风,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共谋发展,积极探索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看准形式,找对路子,抓住机遇搞创建。

  理事长孙言文原来是巨野县独山镇曹楼村的一名普通的拖拉机手,最早有一台50马力拖拉机,农闲时挂上车斗跑运输,农忙时安上梨子耕地种田,一年忙活下来也赚不了几个钱。2008年,他看到国家的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各级农机部门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就积极组织当地的农机户筹建农机合作社。在县农机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扶下,于当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同年,合作社成员集资40万元,银行低息贷款25万元,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购得联合收割机8台,南下河南、安徽、湖北等地进行跨区作业,当年实现利润30余万元,为合作社掘得了第一桶金。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合作社占地面积达5.8亩,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入户社员达24户,拥有大型联合收割机29台,大型拖拉机12台,大型挖掘机、工程运输车9台、各类农机具66台套。下设农机服务队、农田工程队、运输队等机构,固定资产总值已达800余万元,主要从事农机社会化服务,同时兼营种植、养殖、运输、农田灌溉、农副产品加工等,年经营收入900余万元。今年“三夏”期间,该社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26000亩,其中跨区作业14000亩,单机纯收入平均达到3.8万元,高出非合作社机械收入的25%。2009年,被评为市级明星合作社,2010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2012年,被评为省级明星跨区作业服务队。

  二、规范运作,共谋发展,积极探索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曹楼农机合作社在规范化建设工作中,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为载体,积极探索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新型农机服务模式,按照“诚信经营、优质服务、规范运作、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拓宽服务领域、扩大经营范围、谋求共同发展,积极开展跨区、订单、五统一、“一条龙”作业服务。

    一是“订单”作业模式。按照农民群众的需求及农作物种植特点,结合“公益性”服务活动的开展,合作社以优惠的价格与农户签订耕、种、收“订单”作业合同,并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顺序、作业标准,实施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作业服务。同时,对孤寡、贫困、军烈属等实施免费帮扶作业,切实把“公益性”服务融入农机化经营的各个环节,受到农民群众的高度评价。今年上半年,该社与当地农户签订农机作业合同1.4万亩,与外地签订跨区作业合同作业面积1.2万亩亩,在跨区作业过程中,他们与湖北天门市蒋湖农场农机服务队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夏收第一站我们跨区作业服务队赶赴蒋湖农场与其联合机收,然后抱团北上边走边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夏期间,共完成机收2.6万亩,玉米机械化直播8000亩,农作物机械化植保6000亩,其中提供免费帮扶服务120余亩,实现农机经营总收入460余万元。

  二是“五统一”管理服务模式。 在农机作业过程中,合作社社员严格按照“五统一”,即“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机械调度、统一财务结算、统一车辆维修、统一油料供应”的要求,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合作社通过“五统一”管理模式,不仅规范了人员、车辆管理秩序,而且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作业成本,同时提升了合作社的信誉,打造了作业服务品牌。

  三是“一条龙”全程化服务模式。该社把“三夏”、“三秋”单项作业有序地联接起来,形成三夏“小麦联合收获--粮食运输---秸秆灭茬还田---深松整地--玉米精播”和三秋“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青贮)---深松整地---免耕播种---粮草运输”等“一条龙”作业模式,实现了“耕、种、收、运”一次完成,使“三夏”变“两夏”、“三秋”变“一秋”;一亩地从小麦收获、耕地到种上玉米,不超过1小时,三夏生产时间比原来缩短4至6天。

  四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自建社以来,他们始终以“立足农村、服务农民、规范管理、共创双赢”作为立社的根本宗旨。按照“农机合作社章程”成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同时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机务管理、维修保养、安全生产等各项制度。对农业机械实行统一调配、存放、维修、保养和规范化管理。我社以民主管理为基础,加强财务管理,推进财务公开,定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公布财务收支情况,接受广大社员的监督。对综合收入实行统一核算,并按总收入的3%提取公积金和管理费,社员依照“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但。合作社只有实行规范化管理,在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内统外联,多种经营,加快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曹楼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农机为依托,积极扩大经营范围,努力寻找效益增长点,推行“1+X”联动运作模式;该社还积极实行“内统”和“外联”,组成“舰队”闯市场,积极开展跨区作业,同时伸展农机生产链。所谓“内统外联”,就是对内把机械统一组织起来,积极开展综合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外利用农闲空档,集中联系承揽土石方工程、农副产品加工、农机维修、畜牧养殖等,积极发展二、三产业,扩大经营项目,延伸服务范围,壮大自身积累,衔接种、养、加工等环节,延长农机生产链。2009年,该社承包了前曹村的512亩土地,拿出300亩用于示范推广小麦、玉米两种作物的免耕播种、机械收获、秸秆还田、机械深松机及机械植保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模式,另外的200多亩用来种植樱花树、樱桃树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林木;2010年,他们承包了30多亩池塘,用于种藕养鱼;同年他们承包了曹楼村的扬水站,负责周围2万多亩耕地的灌溉,单此一项,每亩地就能为百姓节省20多块钱;2011年,他们组建了运输队,主要从事独山镇的修路土石方、窑厂用土及农村建设用土的运输;他们还承揽了周边1万多亩大蒜、棉花的加工和运输。他们每年副业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这叫“多种经营积少成多,小步快跑稳中求进”。

  下一步,巨野县曹楼农机专业合作社将着力打造农机服务品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把合作社做大做强。一是继续扩大订单作业面积,为本村及周围村队提供耕、种、收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二是进一步承租土地,搞好土地流转,积极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示范,充分带动周边农户对新机具、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三是不断强化软、硬件环境建设,大幅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开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新局面而不懈努力。

新闻来源地址:

热门农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