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四驾马车”解决农机安全管理四大难题

作者:白银农机信息网 作者:蒙晓蓉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9日

    近几年,白银市为了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管理,白银农机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逐步完善,构建了具有白银特色的农机化安全发展体系——“四驾马车”,即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免费管理、农机柴油补贴三大政策及优质服务。“四驾马车”基本解决了农机安全管理四大难题,保障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1、免费管理,解决农机安全无牌无证难题

    2003年,道路交通法颁布实施后,农用车移交公安交警部门管理,农机安全管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农机监理经费断档,执法手段薄弱,队伍思想混乱,安全隐患日趋严重,如何破解日显突出的难题,探索农机安全监管科学发展新思路,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突出的问题,我们认真分析原因,以解决农机行政执法问题为突破口,大胆提出了对全市农业机械实行免费管理的思路,自此,“农机免费管理”这个新名词载入了白银乃至全省、全国农机化发展史中。2007年2月,白银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实行农业机械免费管理惠农政策的决定》,决定对辖区内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实行“六免费六优惠”政策,即对农业机械报户、驾驶员培训、年度检验、公路交通规费、换补发牌证、农机服务与开发六方面实行免费;对发展农机在资金补贴、劳务输出培训、新技术培训、评定技术职称、增驾增技、信息六方面实行服务优惠。经过6年的实施,拖拉机入户率和驾驶员持证率由10%提升到93%,成为清理无牌无证最好的地区,消除了“黑车非驾”现象。农机化司宗司长在白银调研时称,白银模式破解了农机安全管理难题。

    2、购机补贴,解决农机安全源头管理难题

    自2004年以来,国家对购置农业机械实行补贴政策,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过程中,采取了先培训考证,后享受国家补贴资金的办法,防止国补机具出现新的无牌无证现象,要求补贴机具全部纳入安全管理,对国补机具末纳入管理的县区,在资金、项目、年终考核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9年来,共争取国家和省补贴资金8350万元,带动农民投入23875 万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25812台(套),受益农户达到22942 户,国补机具全部纳入管理,没有发生过事故,取得了安全运营、提升产业、助民增收等一举多得的好效果,从源头上消除了无牌无证现象的发生。

    3、柴油补贴,解决农机安全检验难题

    农机安全技术检验是农机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有机户不参加年度检验的问题始终困绕着我们,为了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经过多年探索研究,提出了对农资综合直补中农机柴油补贴单列,用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补贴的新政策——农机柴油补贴政策。2011年1月市政府下发了《白银市农资综合直补中农机柴油补贴实施方案》,2月份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机柴油补贴实施工作会议,明确农资综合直补中的柴油补贴资金财政单列,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功率补贴给有机户, 20马力(不含20马力)以下每台补贴200元,20——50马力(不含50马力)每台补贴260元,50马力以上每台补贴300元,资金渠道按“一册明、一卡通”的方式不变,补贴对象是农机监理部门纳入管理并检验合格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补贴名册由农机部门提供。实施三年中,共发放柴油补贴资金3241.6万元。农机柴油补贴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机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了由被动检验到主动检验的目的,基本解决了检验难的瓶颈问题。

    4、优质服务,解决农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难题

    建立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农机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抓手。把“三大政策”与行风建设、平安农机创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窗口创建三项活动相结合,开展优质服务,规范管理,责任到人,使活动的内容更丰富,目的更明确,效果更显著。拖拉机入户、农机驾驶员考证、农业机械年检工作中,为了更方便机手,县农机监理部门带摄影师、医生上门照相体检,在乡镇设点,确定时间,通知到人,实行“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程序,精简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辖行政村多的乡镇深入到村,做到了送牌证送检审到村镇;对于分散的申请注册登记的机手,实行电话预约集中办理的方式,为进一步方便机手服务群众,今年对原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集中培训预约考试的方式,市所考试员与制证员现场办公,一次性将证发到驾驶员手中,实现了管理和服务的统一,构建了农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会宁、景泰两县先后获国家“平安农机”示范县和农机监理系统“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荣誉称号。

新闻来源地址:

热门农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