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微耕机在农村的广泛推广使用,确实提高了农业作业效率,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民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但如何保证微耕机安全作业,加强规范管理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近一段时间来微耕机致人伤亡事故不断发生,并已成为农机安全事故的主源和人身安全的隐患。
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微耕机安全事故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机手未经严格培训,对微耕机缺乏必要的了解,对农田作业不熟悉等。
2、农田作业环境复杂
3、机手安全意识差,违规操作等原因(如疲劳、酒后驾驶操作等违法违规行为。)
4、农机产品的质量问题引发的。
作为微耕机生产企业,必须要严格按照微耕机国家技术标准生产,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有前瞻意识,除了确保产品质量外,还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操作从产品设计上尽可能地避免,对那些不能避免的危险操作行为,要设计醒目的警示标志。特别是,要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针对已经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时对产品进行改进。
在面对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事故时,生产企业必须担负起应该担负的责任,回避、不理不睬均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对农机安全事故,如能像交通安全事故一样,有专门的人和部门依法处理,分清责任,事情就要好办得多。
农机管理、安全监理部门虽然有安全监理的职责,但由于微耕机分布广,使用环境复杂,相关法规不健全等多种原因,在处理安全事故时,既缺少及时性,也缺少了权威性。因此,农机管理部门在这个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当务之急是要建立起一套处理农机安全事故的机制,并逐步规范化、法制化。
许多微耕机安全事故是未经严格培训、违规操作等原因引起的,所以加强微耕机的管理,是防范和减少安全事故,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根本之策。微耕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农机化技术学校的专业技术培训,培训合格后,取得收割机驾驶操作或农田作业证后,方能进入田间作业,否则,也应按照无证驾驶机动车,进行严格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规范微耕机的操作和作业。
同时有必要对微耕机这样的农机产品实行强制保险,就如同汽车的“交强险”一样。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保险制度,有利于增强机手的安全意识,有利于及时妥善处理事故,解决机手的后顾之忧。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对农机手进行引导,逐步把农业机械的注册登记、定期检验、交强险投保等纳入日常工作。
多年来的农机补贴政策,对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必将进一步提速,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要求我们必须从更高的层次来重视农机安全工作,从培训到监管以及事后处理的各个环节,都应该规范化、制度化。把农机安全生产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远比事后来扯皮、打官司要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