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乐县农机局共争取到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65万元,其中第一批补贴资金800万元,第二批补贴资金165万元。目前第一批补贴资金已实施602.82万元,补贴发放各类机具1107台(套),剩余补贴资金与第二批165万元补贴资金一并实施,主要用于补贴玉米收获机。近期我局精心组织开展了补贴机具调查核实工作,结果显示:补贴机具发放及时,补贴政策落实到位,补贴工作总体效果良好,但补贴工作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利因素,需要制定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
一、农机补贴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农机补贴不是“普惠制”,补贴资金规模偏小。
近年来,随着中央支农力度加大,农机补贴资金规模连年增长,但相对农民购机需求来讲,额度仍然偏小。一方面,农机补贴不是“普惠制”,对购机者难以应补尽补。另一方面,一些先进适用的大型机械价格昂贵,补贴比例不高,补贴之后仍在十几万以上,农民难以购买。
2、机手操作技能不高,影响补贴机具使用效益。
现代大型农机要求机手具备较高的操作水平和全面的维修养护知识。但就目前我县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机手操作技能不过硬,维修养护知识不足,仅能操作常规性农机,对于高性能大型现代农机具普遍存在操作不规范,不熟练,检修调试不得当,平时保养不合理,以致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降低了使用效益,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3、农机厂家售后“三包”服务不够全面及时。
部分农机生产厂家售后服务意识淡薄,重销售轻服务,在抢占补贴机具份额时积极踊跃,但售后服务没有严格按国家“三包”规定开展,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关键时节,机具的零部件供应不到位,维修服务不够及时,标准不高,贻误农时,挫伤了农民购置使用补贴机具的积极性。
4、农机补贴实施程序繁杂,环节多,时间紧。
补贴程序包括政策宣传—受理申请—确定补贴名单—张榜公示—县农机局与农民鉴定协议—携带协议交差价款—核实人机身份、喷号、上牌、人机照相—组织货源、技术培训—统一发放补贴机具等8个环节,一系列手续下来,基本已到农忙季节,造成农民筹措资金困难,难有足够时间开展机具操作培训。
5、补贴机具监管手段不够硬,一旦出现农户套取国家补贴资金现象难以核实整治,如在今年下乡调查核实补贴机具时,部分购机户不接电话,家中无人,给调查核实工作造成了很大阻碍。
二、对策建议
1、突出重点,补到关键。
在当前补贴资金规模小,难以实现应补尽补的情况下,补贴工作更应突出重点。一是对农业生产最急需,农民群众最欢迎的机具予以重点补贴。二是把技术先进,相对超前的机具作为新的补贴方向,提高补贴比例,鼓励农民积极购买,先行先试,补出导向 。三是突出支大扶强,对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购机予以优先补贴,推动农机化向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加速迈进。
2、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以县农机校、推广站为主力,整合农机厂家、经销商多方技术力量,采取举办培训班集中培训,分片定点培训,开办流动课堂深入田间培训,区分不同需求举行订单式培训等多种途径抓好农机培训工作,提高机手操作技能,普及农机维修养护知识,全面提升农机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3、严格督导,履行“三包”。
县农机局严格督促农机厂家、经销商履行售后“三包”责任。在“三夏”“三秋”关键农时,要督促厂家、经销商设立“三包”网点,配备精干力量,备足备好优质配件,开展多种方式的优质服务,确保农业机械能修、能退、能换,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4、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在不影响公平公正,不违背国家有关农机补贴操作规定的前提下,结合本县实际,简化农机补贴操作流程,减少环节,提高办事效率,确保补贴农机具最快发放,及时使用,不误农时。
5、认真核实,严惩违规
切实加强对补贴机具的调查核实工作,严惩各种形式的违规操作行为,一旦出现套取、骗取国家补贴资金现象要出重拳、动真招,严厉打击。在工作手段上,建议有关部门予以支持,有针对性的解决不接电话、不见面等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