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农机局:耕耘文明收获温馨

作者:左效强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2日

    一连两年,沂源县农机局立足农机,服务三农,凝神聚力,干事为民的赞誉声,更是扶摇直上。

    农机局先后被省农机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表彰为“全省农机系统先进集体”,被省农机局、省安监局联合表彰为“平安农机示范县”,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被市农机局表彰为“全市农机工作先进单位”。这些荣誉的获得就是最好的例证。

    合作社让机手有了“娘家”

    “俺购买复耕机,入了农机合作社,农业生产技术有了提高,减少了劳动强度不说,蔬菜大棚的经济效益提高一倍还多,入社的路走对了。”历山街道办东沙沟村葛青云高兴得合不拢嘴。

    葛青云农业生产方式的质变,证实了沂源农机专业合作社特色化发展的成功经验。

    就像庆明花生机械化生产服务专业合作社,仅用一年就吸纳206人入社,现在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5台,小型拖拉机178台,耕、播、植保等配套机械分别达到128台套,有独立的库房和维修车间,资产总额达126万元。

    还有爱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采取集资、带机入股等方式,社员达215人,发展到现在拥有作业机械248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台,小麦联合收获机1台,资产总额达130万元。沂源县林果基础工程机械化生产合作社现有会员55名,备有D85挖掘机一台,推土机4台,服务车辆3辆,农机具58台套,资产总额达230万元。这些农机服务组织人数多,规模大,经营效益好,社会影响力强。

    目前,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18个,其中林果类合作社有11个,设施类合作社2个,专项作物花生、黄烟各1个合作社,集农田作业、销售、维修于一体的综合类合作社3个,全县的农机手都有了“娘家”。

    补贴农机催火“农机经济”

    近几年,随着国家购机补贴力度的加大,带动了全县小型农机的迅速发展。

    在纪委的参与督导下,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禁止”、农业部“八不准、四严禁”和省里的“21条规定”等规定,两年来,多方争取国家无偿农机补贴资金1210万元,带动农机投入3600余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3197台。其中补贴大中型拖拉机36台,手扶拖拉机569台;微耕机、田园管理机7861台;植保机械1318台;排灌机械1018台;花生覆膜播种机120台;卷帘机115台。补贴过程中实行阳光操作,杜绝了各种纰漏,实现了农机补贴零投诉。   

    随着补贴机具的增加,售后服务的质量、范围及政府监管职能都受到新的考验。为减少补贴户维修有关费用,减轻农户负担,保证补贴机具定期保养、保修,落实农机购置补贴为民服务,解决涉农利益,由农机大户李艾友牵头成立了“沂源县爱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县农机局积极协调,会同常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合作社为平台成立了一处农机维修中心,该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维修、技术、信息、农田作业等“三包”服务,是直接服务“三农”的重要方式之一,将农机补贴这一支农惠农政策进行了延伸与发展。

    沂源县林果总面积达到70万亩,果品年产量12亿多公斤,已建设成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无公害果品生产示范县、山东省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先进县,全县农民收入的70%来自林果业,是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植保机械化是整个林果业机械化生产中重要的一环。为此,县农机局采取3条措施,让小型农机发挥大作用。

    第一是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在农机合作社的建设中,县农机局坚持发展和提高并重,根据全县不同区域农业经济特色,因势利导,突出特色,努力实现发展上规模、管理上档次、经营增效益。

    第一年,该局根据西部乡镇大量生产花生的特点,组织成立了“沂源县庆明花生机械化生产服务专业合作社”,引进了  多功能花生播种覆膜机和花生收获机,主要为成员提供花生种植、收获、脱壳、加工机械化生产及相关生产资料购销等服务,实现了花生种植、收获、购销一条龙服务,在淄博市率先实现了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

    第二是加强培训指导。县局在发展农机合作社的过程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农民组建和加入农机合作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农机合作社成员进行农机合作经营与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在教育培训中加强了农机合作社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有效地促成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协作和联合发展。

    第三是依靠政策扶持。县局对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加大政策扶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合作社可优先享受机具补贴,在生产方面优先承担作业示范项目。同时积极引进推广了农机新产品、新机型,为林果农机合作社提供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从而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由此,全县镇村“农机经济”渐渐火起来。

    农机服务“三统一”受追捧

    一连几年的发展,沂源县农机合作社逐渐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统一运作”的农机服务联合体。

    ——组织机构健全,制定了合作社章程,成立了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两会职责明确。

    ——组织产权关系明晰,服务组织章程、财务管理制度、机务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规范完善。

    ——运行规范,合作社基本有50平方米以上的独立办公场所,配有开展业务的服务车辆,计算机等其他办公设施完善,能够按照社员、农民的需求和农机管理部门的要求,有效地开展农机服务,在用户中有较高的满意度和信誉度。

    全县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整体运行效果较好,经济效益较为显著,各合作社充分发挥现有机械效能,在周围农民共同致富中,充分发挥了排头兵、领头雁作用。如沂源县林果基础工程机械化生产合作社成立以来,先后在悦庄、石桥、大张庄、鲁村、南麻等乡镇整理荒山7800余亩,深耕土地1800亩,修理环山路基和生产路55公里,修理路基200余公里,挖苹果树穴80000余个。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让农民们越来越看好合作组织这块“大磁石”,沂源县农机正悄然带给农业生产一次变革。

    耕耘文明收获温馨

    连年来,沂源县农机局不管是落实国家级工程项目,还是 省级、市级工程项目,均已推动了全县设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就拿农业部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项目来说,在燕崖镇建设一处大樱桃联栋温室机械化示范区,集成推广机械耕整地、电动卷帘、新型保温被、智能二氧化碳施肥、臭氧杀菌、温室补光、微滴灌、高效植保等新技术、新机具,山村农民尝到了农业机械化的甜头。

    省级林果植保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连续三年在我县实施。在东里、中庄镇设立三个核心示范片区,辐射带动1万亩苹果、葡萄的发展;强化农机与农艺的配套集成,配备高效烟雾机、机动喷雾机、杀虫灯、液体施肥枪等植保机械,形成一套更为成熟的植保机械化技术路线,推广的花生耕、种、收全程机械化项目节省劳动力15倍。以烟雾机为代表的新型植保机械改变了人们的操作方式。对全省林果植保机械化起到创新示范作用。

    与此同时,全局上下 抓好管理创新,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倡导和营造以“团结共事、扎实干事、共享和谐”为核心的团队文化,建设了一支高专业、高技能、高素质的优秀职工队伍。制定责任目标千分制考核督查制度,全体人员干劲足、效率高。按照干部任用规定,在县纪委派驻组的监督下,局党组公开、公正、公平、择优配优配强中层干部,提升了全局的整体运行质量和水平。

    组织党员干部参加了“送温暖献爱心”、“双联”、“慈心一日捐”和岗位练兵等活动;31名党员与悦庄镇田峪村等4个薄弱村、71名贫困户进行帮扶对接,帮扶物资一万余元,赠送科技书籍600余份,多方争取资金,帮助派驻“第一书记”的悦庄镇田峪村完成500余米的道路硬化及300米河堤加固工程,工程造价九万余元;深入开展了“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月等一系列活动。全局上下服务三农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