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秋时节的到来,昌吉州秋粮喜获丰收,并开始进入大范围采收,处处呈现出丰收的喜人景象。州农机局及早安排部署,要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科学合理调配机具,深入一线强化服务,利用农机作业速度快、效率高、质量好的优势,唱响秋收主旋律,发挥好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切实做到秋粮成熟一亩、收获一亩,土地腾茬一块、冬麦播种一块,确保秋粮颗粒归仓,越冬作物种在适播期,为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做出新贡献。
一是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秋季作业机具做到应补尽补。今年我州争取到国家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800万元。全州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及早谋划,认真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秋季作业机具纳入重点机具补贴范围,做到应补尽补,新增各类秋季作业机具2850台架,确保补贴机具在三秋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二是强化农机农艺融合,为机收作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农机农艺紧密结合,大面积推广机采棉花、番茄、甜菜全程机械化技术,建成100万亩机采棉花模式种植基地、20万亩机收番茄模式种植基地、8万亩机收甜菜模式种植基地。棉花、番茄、甜菜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种植模式、配套机具和管理方式,技术组装配套效果凸显,增产幅度均在10%以上,同时也为棉花、番茄、甜菜机械化收获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玉米收获已难觅人工作业踪迹,玉米机收有望突破95%。玉米机械化收获与人工收获相比,亩节本80元以上,并且省工省力省时,为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提高玉米机收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年我州玉米种植面积达146万亩,较去年增加20万亩。近年来,在购机补贴政策强力拉动下,全州玉米收获机械总量达594台,仅2013年新增玉米收获机械138台。玉米机收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和欢迎,今年全州玉米机收有望突破95%。
四是高性能、高科技、高效率机械占主导地位,大宗经济作物机收面积稳步扩大。今年我州共种植各类经济作物354万亩,其中:棉花168万亩、番茄17.7万亩、甜菜13万亩。全州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依托棉花、番茄、甜菜、马铃薯等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增加机械装备总量,大力推广经济作物机械化收获技术。目前,我州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采棉机73台,占全疆地方装备的近一半;番茄收获机总量达到56台,居全疆首位;甜菜收获机械达到19台,其中:大型进口机械9台。这些高性能、高科技、高效率的收获机械将为我州今年完成棉花机收40万亩、番茄机收16万亩、甜菜机收8.5万亩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
五是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成为三秋生产主力军。三秋期间,全州4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将按照“五统一”作业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机具多、全、优的特点,大力开展订单作业、承包服务和“一条龙服务”。计划完成订单玉米机收面积45万亩,占全州玉米机收面积的35%;棉花机收面积15万亩,占全州棉花机收面积的38%;完成跨区作业面积40万亩,计划实现跨区作业收入3600万元,对全州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将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六是机收成为农牧民节本增效的重要途径。秋季多种作物同时成熟,秋收时间紧、面积大、劳动力紧缺,随着用工成本的逐年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增长点逐渐匮乏,机收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经过测算,玉米机械化收获与人工收获相比,亩节本80元以上;棉花机械化收获与人工收获相比,亩节本250元;甜菜机械化收获与人工收获相比,亩节本300元;番茄机械化收获与人工收获相比,亩节本270元。通过实施高效联合机械化收获作业,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机作业收入,也为各类农作物适时收获、颗粒归仓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三秋”农机作业期间,全州各级农机管理部门技术人员分片包干,按照到地头、抓机头、提要求、抓落实的工作方法,入村蹲点跟机服务,现场技术指导、调试机具、协调作业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作业质量进行全程的指导服务与监督检查,为确保全年农业丰产丰收和农民持续增收打好基础。截止目前,全州秋季作物已收获75万亩,其中:玉米收获45万亩,机收43万亩,机收水平为96%;番茄收获15万亩,机收13万亩,机收水平为87%;马铃薯收获5万亩,机收3.5万亩,机收水平为70%;打瓜收获8.5万亩,机收8.5万亩,机收水平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