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刚刚开始,平顶山市湛河区种养大户们的秸秆争夺战已打得如火如荼。
“老乡,一拖拉机牛粪换一亩玉米秆,粪给您送到地里,秸秆俺自己拉,怎么样?”“俺找机器帮您收种庄稼,就要您这地里的玉米秆,中不中?”“一亩玉米秆100元,中,俺就先把钱给您!”……
近日,在该区河滨街道潘庄村的田间,很多种养大户正为秸秆和农户磨嘴皮,一些谈妥的种养大户正迫不及待地指挥着帮手往车上装秸秆。
近年来,随着该区养殖业与蔬菜种植业的不断兴起,种养大户对秸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在该区天润奶牛场里,一辆辆满载秸秆的车辆排着“长龙”,场内十几名员工正忙着铡秸秆搞青储。养殖大户喻秋来说:“喂青储饲料不但奶牛产奶量高,而且每头一年可节约饲料用粮400多公斤。光我这50头奶牛,至少得青储秸秆100吨以上,不趁势多收购些不行呀!”
“这要是过去,随便开着车,地头转转就拾够了,哪需要费这么大劲儿!”看着丈夫熬得通红的双眼,喻秋来的妻子袁社光心疼地说。
湛河区目前奶牛肉牛养殖有6000多头,至少需要1万多吨玉米秸秆做青储,而该区一批新兴有机蔬菜基地因沤制有机肥,也需要大量的玉米秸秆。“一亩菜棚需要4吨多的农家肥。全区有6500多座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哪有那么多的农家肥呀!现在用的农家肥大部分是用秸秆高温沤成的。沤上两亩地的秸秆,足够一座大棚用。”曹镇乡艺隆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史建国边指导菜农往沤坑里铺秸秆边对记者说。
虽然湛河区提前帮种养大户与农户签订了秸秆收购协议,但近年来,很多农民切实体会到了秸秆还田的好处:秸秆还田不仅使农田土质结构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得到提高,还起到了很好的保墒效果,庄稼从种到收节省了不少肥料和灌溉的投资,粮食还增产不少,所以很多农户还是更乐意让秸秆还田。“秸秆深埋,保墒壮地,产的粮食也好吃。”该村的潘学明老汉说出了不愿销售秸秆的原因。
因存在很大的秸秆缺口,种养大户不得不到田间地头找农户们说好话。为保证种养大户有足够的秸秆用于生产,该区还专门组织了秸秆收购大军到周边县区帮种养大户收秸秆。
该区曹镇乡彭庄村村民早在一个月前就全部与农机手达成了秸秆还田协议,后经村书记做工作,一部分农户才同意将秸秆卖给该区的种养大户。村书记说:“以前是秸秆堆哪儿都碍事,一到收获季节,党员干部就得全体上阵没日没夜地忙禁烧,现在秸秆变成了宝,抢还抢不到手,谁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