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部门推广稻秸秆还田看来不行,稻草太多,刚还田的麦地踩上去像海绵,开春后好多麦苗都冻死了。”9月5日,扬州市江都区农机局邀请10多位种田大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代表,召开“四位一体”评议政风行风创新行动座谈会,现场评议农机工作,该区第一位家庭农场主李传年提意见直截了当。
坐在对面的农机局长还没搭话,浦头镇种田大户王加迟急了:“瞎说,那是你作业质量不到位,我的100多亩地连续几年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增产效果很突出!”
会议桌另一头的仙女镇三元农机合作社社长周昌松直乐呵:“你请我吃顿饭,我负责包教包会。”
“这两年我的小麦年年减产,每年赤霉病都很厉害。”李传年坚持自己的意见,“我查了资料,赤霉病病菌就是躲在稻秸上过冬。”
“赤霉病本来就是小麦主要病害,发病有气候规律。”王加迟是个种田老把式,讲农艺技术头头是道,“你一定是多雨的时候没有开墒排水降渍,又没有抓好防治时机。”
“确实是你技术没学到位,我们武坚都是粘土,耕作难度大,秸秆还田要用大马力拖拉机旋耕过细,再镇压一次。”和李传年同乡的农机大户刘正三也承包了160多亩地,他也笑着直摇头:“稻秸秆全量还田既增加肥效,又提高产量,好得很!”
“多数种田大户和农机手有了成功经验,能肯定秸秆还田技术,但是也有种田大户耕作不成功,否定秸秆还田,这说明我们的技术宣传和跟踪培训还不到位。”区农机局局长周金年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不足。
“在基层推广农业技术,常常村干部讲十句,不如农机手讲一句管用。”来自大桥镇的区人大代表宋中梅是一位大学生村官,她出了个好点子,“要让这些有经验、懂技术的种田大户和农机手当宣传员,做普及先进适用技术的‘播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