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扶持 合理布局 统一标准 制度配套
九江新闻网 瑞昌讯(周玲玲 熊少平 谢艳红)“以前,农机坏了,要等厂家派人来维修,特别是农忙时节,很是耽误农事。现在好了,碧野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就在附近,随时可以维修,真是太方便了。”范镇田园粮油专业合作社李腾民兴致勃勃地告诉笔者,他们合作社已经将农机设备都开到位于横港镇的瑞昌市碧野农机维修服务中心进行检修,为秋收冬种做好准备工作。
近年来,瑞昌市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持有量15000余台套,粮食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62%,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为进一步完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解决农机维修难问题,瑞昌市超前谋划、科学布局,重点培育和扶持建设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助力农业机械化生产。
政策扶持。争取到了江西省各类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建设(以奖代补)项目,同时市级财政给予每个中心15万元的资金扶持,为农机维修服务中心按标准购置计量器具、通用设备、手工具、试验检测设备、清洗拆装设备等维修设备,满足区域农机维修服务的需要。
合理布局。在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的建设布局上,突出服务功能和辐射范围,坚持向农机保有量大和高性能农机具多的乡镇倾斜,初步构建起市级龙头、镇级主体、覆盖全市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计划到2015年,在该市按照区域布局建成6个二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
统一标准。按照省农机局确定的建设等级标准,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对每个级别维修中心的相关准入条件和业务资质进行了统一界定,规定必须达到“四有两资格”,即有必要的维修场地、有必要的维修设施设备和检测仪器、有相应的维修技术人员、有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措施,取得相应的维修技术合格证书、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手续,符合农业部提出的《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
制度配套。实际操作过程中,除了严格执行农业部《农业维修管理规定》《农机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还结合实际修订了《机械维修安全操作规范》《维修工岗位规范》《质量检验维修配件管理制度》《修理工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等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对农机维修服务中心的监督管理,规范农机维修经营行为。
目前,该市已建成首家农机维修服务中心——碧野农机维修服务中心。该中心依托瑞昌市碧野农机合作社,按照二级维修标准建设,维修服务可辐射当地周边4个乡镇。建成投入使用两个多月来,为瑞昌各地农机大户提供了各类维修服务达200多台次。同时,该市第二家丰泰二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建设也已接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