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区:新形势下农机监理工作的思考与前瞻

作者:《中国农机监理杂志》 张玉华 李金海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6日

    近几年来,农机监理工作在成为农机部门的第一主业之后,就一直面临着诸多考验。首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让有些主管部门的领导在既得利益的驱使下,出现了短视行为,把一项临时性的工作当成了立足之本,转而淡化了农机监理这样一项长期工作,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局面;其次,由于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的显著提高,合村并居、城镇化等农村政策的施行,各地农业机械总体数量和专职从事农机生产的人员开始大幅度减少,让很多人错误地以为农机监理管辖范围越来越窄,实际作用越来越小,发展前途越来越黯淡,从而妄自菲薄地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和必胜的信心;另外,农机“三率”水平的持续走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农机监理工作举步维艰的假象。

    事实上,农机监理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基层农机监理站尚在自收自支的泥潭里挣扎,即便是差额拨款、全额拨款的情况也最多能够保全全员的基本工资,至于执法车辆、应急设施、事故处理设施的购置,能够得到财政支持的县区更是凤毛麟角。随着农机监理一项项职能由虚设到落实,资金保障始终没有得到过真正落实,何谈进一步发展?还有,像德城区这样不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县区,农机监理执法队伍补充新能量难之又难。工作量在不断增大,人员却在不断减少,只能以“一人多岗位”的方式进行应对。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农机监理站已经整整十年没有补充新人,全站职工平均年龄40岁。

    尽管面临很多困难,但是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农机监理机构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立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举足轻重,受人瞩目,职能、权限、作用、影响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有增无减。从“被委托”到法律授权,从法律依据不足到逐项立法,从各自为政到业务逐一规范,从受制于人到独立自主,农机监理正在理直气壮地不断发展着,在大步前进中不时刷新着历史,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良好局面。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机监理有困难和挑战,有机遇和优势,到底哪一种情况将会左右它的发展呢?未来的农机执法将会何去何从呢?我认为,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农机监理工作就会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一、不断改革创新发展

    没有改革就没有出路,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建立一套适应农机监理工作特点,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全新管理机制,就是掌握了实现自我发展的主动权。在“以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大前提下,农机监理部门的法制作用和执法职能,必须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凸显出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各项农机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为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保证。因此,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采取必要的内部调整,成为监理工作的大势所趋。几年来,通过革新技术装备,农机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通过规范业务程序,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秩序。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强化了部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树立了良好的行业之风。简言之,就是以改革为动力,合理调整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深入挖掘内部潜力,并以此为基础,最终实现农机监理工作的全面突破。

    二、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农机部门的主业是农机监理,农机监理的主业是安全管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只有明确“安全管理”这一中心任务,积极构筑农机安全生产三大防线,为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才是农机监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才是提高社会地位、实现自我价值、谋求自身发展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机监理离不开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更离不开农机监理。农机监理的执法工作只有在安全管理中得到重视,其社会地位才会逐步提高,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才能使其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抛开主业,农机监理工作就会失去重心,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扎根基层服务“三农”

    随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深入人心,行政执法的关系已经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转变为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而开展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也就成为与农机管理同等重要的工作内容。农机监理部门不但要制定相应的服务措施,建立广泛的基层农机服务网络,还要结合源头化管理,农机安全村建设、农机安全文化建设等各项活动,使社会化服务制度化、长期化、网络化。目前,德城区在全区各个自然村和砖瓦厂、建材市场等建立基层服务网点70多个,网络覆盖面积90%以上,70%以上的农机监理业务依靠服务网络完成。社会化服务是一项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身的社会活动。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加了业务收入,还提高了部门的社会地位和外部形象,更是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它与农机管理一起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并将逐步摆脱“辅助性”工作的地位,逐步深入到农机管理的各个领域和层面,成为一种当之无愧的特定职能。如果能赋予其新的内容和形式,一定会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四、政府支持至关重要

    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对农机监理的发展关系极大。因此,我们要以农机法律、法规为后盾,消除“农机监理是弱势行业”的自卑心理,理直气壮地开通同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通道,多宣传、多汇报、多沟通,尽可能影响领导的决策靠近有利于农机发展的一边,创造出良好的执法环境,借助和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和政策优势把农机监理工作融入到大农业、大产业的日常工作中去,使之成为政府行为的重要一环。让政府领导更多、更及时地掌握农机部门的新情况、新动向,了解农机监理,关注农机监理,支持农机监理,充分认识农机监理行政执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带动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理解与支持,保证执法活动在良好的环境中实现良性运转。

    在新形势下,农机监理工作在大调整、大变革的历史时期既面临诸多发展机遇,又需迎接更多困难和挑战。我们既没有妄自尊大的资本,也没有妄自菲薄的必要,从大局出发,从自身做起,把握机遇,抓住根本,认清方向,尽快地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的正轨,才不致被历史和时代所抛弃,才能进一步实现发展,创造辉煌。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