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山东省保护性耕作推进会在济宁兖州召开。山东省17市农机局分管局长、推广站长和部省保护性耕作项目县农机局长、省农机局有关处站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参观了现场作业演示和保护性耕作机具生产企业,兖州、鄄城、临朐三个市县做了典型经验介绍。省农机局高明飞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济宁市人大副主任商建设到会并致辞,省农机局战嘉波副局长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发挥农机化作用的主战场。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传统小麦玉米夏秋两个季节机械化技术的改进提升和技术集成,使农业生产环节合理衔接、农艺农机有机融合,是农机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高产创建的有效措施。高产创建的核心是增加耕层深度、提高土壤肥力,协调利用光、热和水资源,充分发挥良种生物潜能。保护性耕作中深松施肥、秸秆还田、玉米精播等装备和技术与高产创建息息相关。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的有效途径,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保护性耕作技术将大量秸秆覆盖地表,涵纳降水,抑制蒸发,长效保障,减少胁迫,增加产量。
会议指出,几年来,山东省把保护性耕作作为促进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了“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探索形成了小麦和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深松、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两个“一条龙”作业技术模式,为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总结全省做法:一是建立了长效宣传机制,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认识;二是建立了长效示范机制,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三是建立了长效监测机制,提高技术指导能力。
会议要求,各地要明确部省发展要求和项目任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计划,创新推广方法和模式,努力完成工作任务;要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选准适合机具和技术路线,抓影响技术推进的关键环节,抓两个“一条龙”作业技术模式推广;要继续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既要充分发挥农机优势,又要注意邀请农艺专家参与实施,进行技术指导,使工程技术与农艺措施协调配套;要继续举办培训班、观摩会等活动,让群众了解技术原理,掌握技术要领,学会机具操作;要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大户,建设好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示范群众、宣传群众;要统筹三秋农机作业需求,优先扶持,重点保障保护性耕作机具数量需求,确保全省任务目标的完成;要抓好监督落实,重点督查保护性耕作落实情况,并将其作为保护性耕作工作评价考核和项目验收的重要依据。
此次推进会共有11家农机企业的6类24种机型参与了现场作业演示,集中涵盖了玉米联合收获机、深松机、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玉米免耕施肥精量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作业机具。推进会的举办,统一了全省农机部门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扩大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范围,必将推进山东省保护性耕作再上新台阶。(信息来源: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