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总结分析

作者:武城县农机局 赵长奎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1日

    阳光工程培训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经过短期培训转移到非农产品就业的培训项目,它将极大地提高农机使用和维修人员素质,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按着市农机局的工作统一安排,武城县农机局承担了250人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县局和农机校对此高度重视,早安排,严部署,已圆满完成全部培训任务,现总结分析如下。

    一、总体情况

    此次阳光工程农机培训250人(农机操作员180人、农机维修员70人),分四期进行培训。自9月1日开始,农机校全体人员连续加班加点,历时23天开班结束。

    1、制订计划。组织机校人员深入农村,面对面地和农机手交流,了解农机手的真实培训需要,掌握农业生产的时间安排,尽量避开“三秋”大忙季节。根据培训任务的数量和培训专业特点,结合掌握的一手资料,县机校合理的设置了培训班次和培训内容,精心编制了培训计划及具体课程安排表,并报县阳光办审批,确保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落到实处。

    2、组织学员。按着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要求,县局和机校研究确定培训的主要对象为小麦免耕播种机手、玉米深松多层施肥播种机手、农机合作社社员和农村农机致富带头人。首先召开各乡镇农机站长会议,根据各乡镇农机化发展情况,将任务指标分解到乡镇,有关农民到乡镇农机站报名,农机站进行审核、汇总、报县机校,县机校复审、公示、微机录入,最终确定培训对象。

    3、后勤保障。阳光工程一系列文件明确规定,培训经费主要用于补助培训机构对农民开展免费培训的相关支出,这既是财务纪律上不可逾越的红线,又是开展农机培训工作最起码的基础保障。局党组和校委会研究确定,一定要严格遵守上级规定,培训经费主要用于教材、教师讲课费、学员误餐及交通补助费、学员食宿费和耗材等费用的支出,严格杜绝将专项资金挪作他用,更不允许中饱私囊,万一发生意外,将主动邀请纪检机关和检察院介入。

    二、工作特色

    在严格按着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要求下,本次培训本着真组织、培训真、效果实的原则,创新培训形式,体现农机培训工作特色,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1、内容系统务实。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农机培训特点,主要内容一是《农机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重点讲解农机推广、监理、培训、鉴定、补贴、社会化服务和土地流转等,让学员了解农机现状和发展趋势;二是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的机械原理、使用保养和操作维修等,让学员掌握农机基本知识,提高农机服务技能;三是保护性耕作技术,包括小麦免耕播种、耕地深松、化肥深施和机械化植保等,让学员掌握新型农机技术。

    2、教师梯次配置。根据课程设置,县农机校聘请具有一定资质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教师、专家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作为阳光工程培训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一是聘请了本县联合收获机维修“权威”,该同志实践经验相当丰富,在当地名气很大,邀请他授课农机手们都服气;二是聘请了有关农机生产企业的技术骨干,其中包括洛阳博马、郓城工力、河北双联、福田雷沃和五征山拖等等知名农机企业;三是实习期间聘请企业车间主任或技术副总工和县机校教师联合实习指导。

    3、地点选择灵活。本次培训共分四期进行,其中第一、二、四期在县农机校进行理论集中培训,第三期则在武城县丰茂农机合作社进行,因为该合作社是使用北京丰茂自走式高杆喷雾机进行机械化植保和玉米深松多层施肥播种的重点示范基地之一。实习实践选定在春明农机、志鑫农机、大力农机三个农机生产企业和东方、庆丰两个农机经销公司,根据所学专业不同(农机操作和农机维修),学员分班组有重点的在不同实习基地实习。

    4、培训推广结合。近几年来,“三夏”、“三秋”大忙之前,县局农机推广站和农机校都要组织形式不同的农机技术推介会、现场会。今年县农机校承担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使农机推广和农机培训工作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不管是学员选定还是讲授内容、聘请教师等等,县农机校都有现成的经验,只不过是牵头单位由推广站变成农机校了,并且由于项目资金的带动,培训学员更容易组织、内容更加充实、时间更加宽裕。此次培训达到了阳光工程培训的目的,更带动了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措施

    1、培训名额有待增多。近年在购机补贴政策的促动下,我县农机正处于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上升期,新技术新机具,特别是大型多功能集成型机具越来越在农机化中唱主角,农机具更新换代步伐逐步加快,这对农机培训和推广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与形势要求相比,农机手的培训工作相对滞后,相当多的购机农民缺乏系统的技能培训,操作和维修保养知识相对匮乏,新机具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渴望获取农机化理论、操作和维修知识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名额有限,无法大面积的惠及农机手。
建议:适当增加培训名额,使更多的农机手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夯实农机化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

    2、培训形式有待改进。笔者作为分管农机推广和农机培训的副职,每年组织数十次农机推广培训会,几乎很少在教室里进行,绝大部分是在田间地头、农机维修网点、农机生产企业或农机销售公司,时间要么是早上,要么是中午,以不影响农机手干活为宜。现场实物观看讲解,现场提问互动,有时因为技术问题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进行辩论,笔者就曾被问倒过好几次。现场气氛相当活跃,学习效果非常明显,学员非常愿意参加这样的农机推广培训会。而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要求有点严格,部分农机手说关在教室里半天比干一天农活还累,实在坐不住。

    建议:借鉴召开农机推广培训会的经验,对农机手培训不应像培训机关干部一样刻板正规,应该让培训形式服从于培训效果。

    3、农机校教师素质有待提高。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县机校唯恐本次培训不能取得最佳效果,主要是聘请的外地专家,机校教师主要是进行实习指导(只有两名正式授课),因为机校教师从未进行过农机化新技术的系统培训。都说“远来的和尚会念经”,确实他们理论水平挺高,但他们用普通话或他们的方言“念经”,农机手们听起来很费劲,大部分都说听专家们授课必须时刻保持注意力,稍一走神就听不懂了,相当费劲。
建议:聘请的外地专家不一定按时到位,聘请哪一位都要花费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经费,不如及时对农机校教师、教练进行系统的培训,及时对掌握的农机化知识进行更新,使本地的“和尚”成为“高僧”,又何必去请“远来的和尚”呢?

新闻来源地址:

热门农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