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劳动就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机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素质,为农机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和人才支撑的基础性工作;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农民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体。发展农业机械化不仅要有大量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而且还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机从业人员作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发展的技术技撑。如何提高农民就业技能,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开发工作是当前及今后时期农机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成武县农机局利用农机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和设备,采取站校联合的形式开展工作。成武县农机学校占地10亩,有教职工15人,教室6个。可以鉴定的工种主要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农机修理工、电工、电焊工、钳工等。
从成武县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开展的情况来看,由于受仪器设备、资金、场地和人员等因素的影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总体上还处于起始阶段。一是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采取的都是站校联合形式,工作经验上还有不足的地方,措施还不健全不完善。二是受仪器设备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培训鉴定的人数上不去。每期职业技能鉴定的人数在20-30人左右,规模比较小。三是没有高性能、高技术含量的仪器设备,职业技能鉴定的业务范围拓展不开,还限制在农机修理工、电工、电焊工、钳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等工种上。四是虽然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涉及的行业范围比较广,包括农民工、技工学校学生、农机修理工、农机产品销售企业及机械设备制造、建筑等行业从业人员,由于社会知名度低,生源不广,参加培训鉴定的人员还主要是农民工和农机维修从业人员。
(二)现状分析
1、重视程度不够。一是对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认识不到位,觉得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条件要求高、难度大,耗费的精力多,鉴定后产生的效果不明显,思想上不够重视。二是地市级、县级农机管理部门没有《职业技能鉴定许可证》,只能协助省局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没有收费资格,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积极性不高。
2、社会知名度低、影响范围小。一是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新工作,宣传力度不大,有的地方做的还不够到位。二是农民和农机从业人员对职业技能鉴定的意识比较淡薄,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识程度还不足。仅在就业和外出打工过程中需要时,才知道《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作用,但不知道到哪儿去接受培训和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3、《职业资格证》审核发放时间跨度过长。许多农民都是在外出务工前才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办理《职业资格证》,因此,一旦考核通过,即想尽快拿到证书。农机管理部门要经过省局上报,由农业部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发放,时间长,因而许多人不愿到农机部门办理证书。
三、建议和意见
1、农业部或省农机局出面协调解决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财政补贴问题。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新时期国家赋予农机管理部门的一项新的重要的工作,它涉及面广、技术含量大、难点多、政策性强,必须有政府重视和劳动等部门的支持,上级农机管理部门的精心策划和组织。因此,须上级农机管理部门出面协调财政部门和劳动部门,解决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补贴立项和补贴资金来源问题。
2、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搞好内外部协调配合,共同推动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一是认真履行农机维修市场监督检查职能,切实贯彻落实农机维修市场就业准入制度和有关政策。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加快知识更新速度,拓宽知识面,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确保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三是增加经费和技术设备的投入,支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调动县级农机管理部门共同参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积极性。四是根据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指导选择师资力量雄厚、技术条件优越的教学、培训机构,采取站校、站企联合等形式,建立培训基地,确保鉴定质量。
3、加强宣传,提高认识。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结合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安全村、安全镇的创建、及农机维修市场治理整顿、“3.15”农机打假宣传、农机培训、“三夏、三秋”农机跨区作业和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等活动积极宣传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作用、意义,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宣传效果。通过宣传,一是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把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来抓;二是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认识,使之主动自觉的参加职业技能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