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对从事农机行业特有工种人员的再认证,是培养农机技能人才、强化农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机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保障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夏津县农机局认真遵循农业部《进一步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方案》、《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实施细则》的指导精神,积极落实山东省和德州市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全县农机化工作的中心,扎实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取得显著成效。近两年来,该县有1000余人通过技能鉴定,领取到《职业资格证》。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奋战在农业生产各条战线上,为推进全县农机化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
一、主要做法
为促进全县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快速发展,助推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农村建设,夏津县农机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上水平。
1、突出重点。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与“平安农机”建设、“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一同部署,一同检查,真正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在年度检审过程中,加强服务和引导,完善鉴定设施,为机手办理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便利条件。
2、加强宣传。利用春季生产、“三夏”“三秋”以及年度检审等有利时机,通过发放明白纸、出动宣传车、张贴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了广大农机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补贴面广的优势,对享受补贴的机手,统一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从源头上抓好技能鉴定工作。
3、搞好服务。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管理基础好的村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不断拓展工作范围;在发放跨区作业证的过程中,严格审查其行驶证、驾驶证、职业资格证的有效性,做到“三证”齐全有效,方可办理,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机从业人员对职业技能鉴定意识不强。目前,农机驾驶证已经得到农机从业人员的普遍认可,能够主动及时的办理及参加年检年审。但有些人认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可有可无,认为已经有了驾驶证,就不需要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了,使这些工种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2、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范围不宽。近年来,夏津县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虽然比以往有了很大地发展,特别是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操作工的鉴定有声有色的开展,使得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了长足地发展。但鉴定范围却还只停留在农机修理工、农机操作工、电焊工等几个工种,而像农机营销员、农机推广员、农机经理人等其他工种却至步不前;另外,这些工种的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等职业技能鉴定只停留在农机修理工上。
3、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办证时间长。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从开始申报、审查、考试、考核、上报,到发证下来,短的半年时间,长的一年多时间,这不仅影响了农户对我们培训鉴定机构的公信力,也影响了培训鉴定机构今后工作的开展。
三、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培训与就业相结合,服务于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为此,要实行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一把手工程”,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协调、抓业务、抓调度、抓落实,质监站全体人员负责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其他科室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局里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根据工作进度,及时调整工作措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2、扩宽职业技能鉴定范围。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面向农机制造业、维修、销售业、操作使用者等方面进行鉴定,扩大鉴定范围,提高整个农机化工作水平。
3、要适时简政放权。技能鉴定工作的最终结果是培训学员取得资格证书,更好的促进就业,现实的体制是逐级上报,最终由农业部发证,导致发证的时间比较长,短的要半年,长的甚至到一年,对从业者的时间和就业都是一种约束,建议缩短办证时限,使从业者尽快持证上岗。
4、提供优质的农机服务。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农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中坚持管理与服务并举,以服务促管理。多进行换位思考,把管理工作人性化,管理对象又是服务对象,更容易被认可接受。既提高了社会效益,又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行业内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作业效益的需要。因此,夏津县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站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打开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新局面,逐步新增鉴定工种。搞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鉴定质量。通过积极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广大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机安全生产,提高农机行业的整体形象,有力推动该县农机化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