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基层农机监理人都是一个容易被遗忘的群体,他们的困惑,他们的心声,他们的悲喜,有多少人关注和理解?在我们将无数光环洒向那些“领导”“先进”“精英”时,请别忘记这群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基层的最可爱的人!他们对农机监理事业的忠诚,对扎根基层默默无闻奉献的无悔,对这片生生不息土地的眷恋和守望,撑起了农机监理人雄浑铿锵的精神力量,抒写着农机监理人永不落幕的豪迈气概。
本期,我们主要关注基层农机监理人在工作中面临的难题及应对措施。通过遴选,我们撷取了四位基层农机人的观点,管中窥豹,一叶知秋,期望从这些基层农机监理人面临的工作难题中,找到共同难题,然后望闻问切,梳理脉络,寻求最佳解决途径。
这次,听你的!
外挂农用机车监管难
讲述人:贵州省仁怀市农牧局农机监理科 殷富强
贵州省仁怀市现有机车拖拉机200多台,变型机车700多台,而在外省市入户的变型机车有700多台,比本市入户的机车还要多几十台,这些变形机车的入户地点主要集中在重庆、四川、湖南、湖北、广西、福建、广东等12个省市。
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机手选择在外省市入户?据我们了解,原来在一些省份入户,每年只需交一封挂号信就可以免除在本地开车去检验的过程。
看似简化过程、减少麻烦,实则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也给农机监理部门带来了监管难题。2012年,仁怀市共发生5起运输作业事故,而这5起事故全是外挂机车导致,酿成了5人死亡、经济损失上百万的惨剧。
据我们了解,由于周边外县市财政收入低,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仁怀市农用车、拖拉机异地上户,异地购买有关税费,有的部门甚至违规操作,受“多得不如少得,少得不如现得”的思想影响,不按正规程序把关,降低收费标准,吸引外地农用车辆异地入户。而且,异地入户后,并不增加管理压力,导致仁怀市农用机车异地挂牌上户现象十分严重,而这些现象我们无法左右。
外挂机车给本地监理部门带来很大困扰:一是路查管理困难。因为外挂机车的牌照和行车证我们无法核对它的真假,还造成本地入户车辆和异地入户车辆互相攀比,偷逃、抗缴规费,增加了增收难度,也对本市的机手造成不良影响,不服从管理,增加了管理难度。
二是管理不便。由于车辆入籍地和营运地相分离,有关证件、手续的真假查证困难,不便于安全监控,滋生安全隐患。
三是安全联组学习也很尴尬。有了外挂机车,也产生了在外省学习的驾驶证,我们不知道外挂驾驶证的真假,这就是我们基层农机人的苦恼。每次我们安全联组学习的时候,机手都在向我们提出意见,说他们外省挂牌的车主和驾驶员都不参加安全联组,我们在参加联组学习,而外挂机车却忙着应付拉不完的货,让我们基层管理人员哑口无言,无法回答。
从我们内心来说,我们基层管理人员非常想把工作做好,做扎实,但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监管工作无法做得到位,而且这些现象又是我们基层管理单位和人员无法控制的。
为此,我们建议监理系统能全国统一,这样,对我们农机监理系统的监理人员来讲,对外挂机车要好管理得多。同时,采取必要措施遏制地方保护的做法。只要上了农业部农机产品目录的农用机车都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入户,就没有我们现在说的外挂机车了,也方便我们基层农机监理的监督管理。
见招拆招 破解基层农机监理难题
讲述人:吉林舒兰市农机监理站 李金山
舒兰市位于吉林省的东北部,为县级市。全市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总人口67万人。辖区共17乡(镇)街,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4.09万千瓦,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2万多台,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耕、种、收综合作业水平约达到61%。
全市有持证农机驾驶(操作)员1万多名,农机安全监理人员78名,由于农机监理工作面广、线长、点多,事业单位又多年不招录新人,现有的农机监理人员年龄老化,现行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体制、制度、执法权限等问题已不适应快速发展的农业机械化,很难对农机安全实施有效的监管,基层农机监理工作亟待解决的5大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问题:农机监理机构履行的是行政执法职能,但农机监理部门大多数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不具备独立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由于执法主体不合法,执法过程中操作困难。
建议:一是农机监理人员应参公管理,明确农机监理执法主体资格,保障农机监理机构的稳定。二是探索“农机公安”体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行力,增强管理手段。
2.资金问题:农机监理工作面广、线长、点多,办公经费少,办公场所简陋,缺少宣传设备,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建议:财政部门应把农机监理机构经费纳入本级预算,宣传教育设备经费通过部门预算予以安排,确保其工作正常开展。
3.装备问题:农机监理机构无明显标识执法车辆、事故处理车辆、安全检验设备、事故勘查设备、驾驶员考试设备。
建议:国家应统一配备有明显标识的执法车辆和安全检验、事故勘查、驾驶员考试设备。
4.执法权限问题:农机监理机构可以对乡村道路、田间场院行驶、作业的农业机械进行安全检查。对上公路行驶作业的农机车辆,农机监理机构无权检查,对严重违法违规的农机驾驶员只能批评教育,不能采取强制措施,影响了农机交通安全。
建议:应扩大农机监理机构的执法权限,对上路行驶严重违法违规的农机驾驶员采取强制措施,实施有效安全监管。
5.免费制度:所有购置的农机车必须进行注册登记,安全检验、农机手办驾驶证。
建议:为减轻购置农机车者负担,应尽快出台免费注册登记、实地安全检验、农机手办驾驶(操作)证制度,此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后,依法履行管理职能所需相关经费,应由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他为何敢向农机执法叫板?
讲述人: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农业机械监理站 史玉红
前不久,我站外勤中队开车下乡巡视,在黄桥─肖横乡村路上进行执法检查。上午十时,一辆拖拉机从肖横方向驶来,相距大约100米时,发现车辆破旧还乱窜黑烟,没有悬挂号牌,驾驶人脚穿拖鞋,我们便赶快拉门下车,示意驾驶员停车。
驾驶员一见穿着制服的监理员,感觉势头不对,大呼“没刹车”欲逃窜。监理员一个箭步上前扳住减压杆,发动机熄火了。
“弄啥哩?”驾驶员一脸不耐烦。
彭队长微笑着掏出工作证:“同志,我们是县农机监理站的,这是工作证,请您出示驾驶证、行驶证。”
“我姓金,就前面肖横的,上地干个活要啥证啊?”驾驶员立马黑脸。
“我们在执法,请你配合,没有证要及时办。”
金某一招不灵,又使出一招:“那你们等着,我开车回去拿。”
几个人知道他想趁机溜掉,“那可不行!我们可以开车送你回家,但你不能继续开车走。”
拖拉机正停在路中央,原本就不宽绰的路面更显拥堵了,几人欲往边上推车,金某急了,一把抱住方向盘,大声叫喊:“乡亲们快来呀,监理站打人了!”旁边有看热闹的忍不住偷笑,却没有人制止,任由他闹腾。僵持了半个小时,他既不说回家拿证也闭口不谈办证的事,就在那儿干耗着并不时叫喊:“监理站打人了!”远处车上走来个年轻人,“别咋唬了!我是黄桥乡政府的,事情我都看到了。人家是正常执法,哪个打你了?要真打你的话,早把你拽车上拉走了,还由得你在这儿大呼小叫?这样吧,给兄弟卖个面子,今天先让他走,光堵在这里影响也不好,办证的事以后再解决。”几名监理员眼见如此僵持还真不是个办法,只能点头应允,瞪眼看着他开车逃离。
我讲述的这件事只是个缩影,它展现了农机执法难的复杂环境,不能不令人沉思。
一、农机执法地位低
不论是受公安“委托”还是农机主管部门授权,农机监理机构都始终不是执法主体,执法名不正言不顺。在“执法人员总有错”潜意识里,这位不讲理的驾驶员受今夏“城管热”新闻影响,叫嚷“监理站打人了”,无非是想让不明就里的人信以为真,煽动对弱者的同情心,逃避被监管的责任。金某抓住了农机执法事关“三农”,群众不接受,领导不支持,国家不重视的弱点,才敢如此嚣张。
二、农机执法区域窄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田间场院”的规定,让农机执法走向了“源头管理”的独木桥,彻底丧失了路检路查的动态管理权。农机监理机构把农民堵在家门口执法既不合情理也难执行到位,“领导往田间场院撵,农民向省道国道推”,令农机监理人员的执法五味杂陈。
三、农机执法手段弱
管理是监督的前提,监督是管理的保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源头管理时,监理人员到农户家中常遭遇“人难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倒衙门作风”。乡村田野执法检查时,农民一见就逃,很少有人主动停车,监理人员只能冒着风险,凭借血肉之躯设法拦停狂奔的机车,先宣传后教育再协商。当“教育不是万能的”显灵时,三里五村都是他熟人,扣车易激化矛盾,人又无权管制,照搬条文准出事,只能放他走。金某不让推车存心添堵,就是要虚张声势;软磨硬泡耗时间,也正是因为他击准了监理部门缺乏强制执行措施,挺不起腰杆执法的软肋。
四、农机执法装备差
农机监理机构属于事业单位,收费项目、管理范围接二连三被削减,除勉强维持工资发放外,没有经费购买先进装备。金某的胡搅蛮缠引发很多人围观看热闹,却无人支持监理工作,就是因为农村道路没有摄像头,监理人员没有录音录像设备记录执法过程,难于获取目击人员的证言证词,更难在事后获得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这也是监理人员缺乏安全感,“怕出事”的主要原因。
五、执法力度不一致
其实,黄桥乡肖横村以前也曾是外勤人员热衷的“福地”:群众意识强,干部支持力度大,工作好开展,村里的广播大部分监理人员都用它搞过宣传。但时过境迁,无证人员长期逍遥法外,到附近的漯河、许昌去,反而因“办证无权、罚款很难”被另眼高看,所以办证的人觉得钱花得冤,也逐渐丧失了积极性。逃避管理现象恶性攀比,才造成了并非一贯如此的金某,敢于和农机监理人员公开叫板、胡搅蛮缠的恶果。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充分发挥农村派出所、农机监理站及驾驶人协会、村委会的作用,加强对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支持保障。我建议:
1.研究制定政府文件,力促公安、农机联合执法长效工作机制普及化、全面化、持久化。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及公安交警、乡镇派出所和农机监理站的协同作用,将农机安全执法列入政府目标考核,改变农机部门长期单打独斗的困境,提高农机执法地位,拓展农机执法区域,丰富农机执法措施。
2.修订完善农机法规,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努力让农机监理机构“参公”或转为行政机关,成为农机执法的主体,使农机执法有理有据,规范一致,动作一致。
3.在总结各地工作经验,借鉴公安部门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规范、高效的农机网络平台,提高农机执行力度。改变各自为政,既无法信息共享也无法通力合作的局面,提高农机证件信息的查询辨别能力,方便农机手网上申请及业务办理,解决农机处罚必须当即处理、就地处理的困境,强化协同执法配合力度,提高办事效率,强化服务职能,缓解执法压力。
4.将农机燃油补贴、农机免费管理与农机执法有效结合起来。农机安全意识差、农机“三率”难以提高,与经济杠杆的拉动不足有很大关系。如果三方面能够完美结合,农民既有了安全的保证,又有了经济效益,农机安全管理必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5.强化财政投入,改善监理装备,提高宣传教育、执法监控、事故处理的综合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能够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是行政执法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随着农机免费管理步伐的推进,财政支持是改善办公条件的基础,是改变收费养人,推进免费管理,转变监理行风政风的根本保证。唯有财政经费的投入,才能让农机执法多一份证据,少一份空谈;多一份保障,少一份风险。
五个难题亟待解决
讲述人:云南省泸西县农机安全监理站
泸西县农机技术推广站 龙姓文 彭金香 刘莲芝
近年来,在省、州、农业(农机)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泸西县农机监理部门狠抓农机安全生产这条主线,大力开展“打非治违”“隐患排查”两个专项活动,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不断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三率”水平,为泸西农机化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多年来,全县未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农机监理工作仍然有五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第一,8.83千瓦以下的农机具国家并未纳入牌证管理范围,省、州也未出台相关管理办法。随着农机购置补贴及现代烟草农业累加补贴的实施,8.83千瓦以下的微型机具大量推广到农户手中,这就带来管理上的难度,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第二,其他地区与红河州拖拉机登记实施的差异,造成泸西县许多拖拉机到外地注册登记又重回本地运输作业,异地注册登记与动态监管相分离,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成为农机安全监理的重点和难点,严重扰乱农机监管秩序。
第三,泸西全县无检验检测、事故处理、驾驶人考试等农机装备设施,办公手段落后。部分乡镇农机站无工作经费,无执法车辆,工作人员配备不足;人员不稳定,调动频繁;辖区监理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出现断层,监管工作难以到位。
第四,农机作业量少,机具闲置。60%以上的机车运输活路少,仅作为应急性生产工具从事季节性作业,有机户不愿意参加检验、登记、驾驶操作培训;严重制约农机“三率”水平。
第五,设施滞后、路况复杂,拖拉机分布面广、监管难度大。部分乡村道路,山高、坡陡、沟深,地形复杂、路况差;没有修筑安全防护设施,设立交通安全警示标志,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农民“乘车难、出行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拖拉机违法载人,人货混装现象屡禁不止。
加强农机监理工作的措施
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加强微耕机安全管理。县、乡镇农机监理人员要利用农闲时节,与辖区内的微耕机机主或使用人签订安全操作承诺书,并建立县、乡镇微耕机管理台账。要加大宣传,深入全县各乡镇集市、村寨,张贴《农机监理向你提示》安全提示语,强化购买使用者的安全防范意识。与微耕机厂家、销售商联合,开展农机监理人员安全操作技术培训会,提高微耕机的安全监管能力。要明确销售商的责任和义务,与微耕机销售点、经销商签订安全责任书,
严格把关,明确责任,严格外籍机车的动态管理。继续开展农机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严格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工作,加大巡查力度,建立外籍机车管理台账,以乡镇为片区,组织外籍机车驾驶人定期参加安全学习,签订安全驾驶承诺书、不违法驾驶保证书。与注册登记地农机监理部门取得联系,互通监管信息,提出管理建议,严惩外籍机车非法拼装、改装等严重违法行为;严格按农业部第43、72号令的规定办理牌证业务,做到“两不准一严禁”。
克服困难,积极争取,提升农机执法装备。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把农机监理工作经费列为财政预算。争取省、州项目资金对农机监理的支持,逐步配备检验检测、事故处理、驾驶人考试等农机监理设备。针对乡镇农机站人员不足、工作不稳定的问题,建议县级农机主管部门向县委、政府汇报,把农机安全列为年终县级政府的目标考核,引起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机安全工作的重视。县农机监理站要加强对乡镇农机站的指导,按照国家农业部农机监理行业执法的要求订购配备农机监理服装,喷涂执法车辆,规范行业标志,提升农机监理执法装备。
创造条件,强化监管,提高农机三率水平。县、乡镇农机监理部门要以上道路拖拉机的委托监管执法为契机,加大巡逻密度和查处力度,加强路面管控,震慑农机无证人员。要深入到乡村、田间、场院和集贸市场等农机作业场所,对无证驾驶、无牌行驶机车进行集中整治,督促办理牌证。开展送检下乡、送教下乡、送考下乡等系列便民、利民活动,既方便有机户,又降低其办证成本。
采取措施,加大力度,破解农民出行难的瓶颈。要以县级政府为龙头,乡镇政府为重点,交通管理部门参与,多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继续开展“推丘”工作;以发展乡村客运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农民“乘车难、出行难”问题。交通管理部门要敢于担责,不推诿,增加投入,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在重点路段设立警示标志、标线以及永久性安全宣传牌;要在危险路段修筑防护墩、安全栏等设施;要在重点时段加大对重点车辆的监管力度,确保农民出行安全。公安交警、交通运政、农机监理等部门要共同配合,在农忙、农闲、民俗活动等不同时段,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法,以交通安全宣传“五进”为主线,通过山歌、舞蹈等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提高广大农民安全出行、文明参与交通的思想意识,营造“珍爱生命、安全出行”的社会氛围。
编后:
这四组讲述人的发言非常精彩,切中肯綮,既点出了基层农机监理工作的问题,又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可谓抓住了困扰基层农机监理的“牛鼻子”。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基层农机监理工作熟稔于心,很有心得。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促进农机监理工作大有帮助。当然,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同,面临的农机监理形势和问题也存在不同,但通过这几位讲述人的现身说法和抛砖引玉,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迪和思考。我们期待更多的基层农机监理部门认真梳理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难题,对症下药,千方百计找到解决办法。我们也恳请中央和地方的各级领导,俯下身倾听这些朴实的发言,制定政策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便于操作。期待更多利好农机监理的“接地气”好建议跃上纸面,期待更多鼓舞人心的好政策“阳光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