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在抓好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同时,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把经济作物机械化列入农机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破解花生联合收获这个曾一度制约全市农机化综合水平提升的难题,给经济作物机械化装上“引擎”,使其走上了发展“快车道”,成为继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发展之后的最大“亮点”。如何才能破解制约花生联合收获机械化的“瓶颈”?近日,笔者深入到诸城市采访,对该市推广花生机收“嬗变”的轨迹做一样本解读,以期对其他地区的经济作物机械化推广工作有着些许借鉴。
隋老汉“逛”演示会
今年8月14日,家住辛兴镇新沙岭村63岁的老农机手隋敬新起了个大早,听说镇上有一个花生联合机收现场演示会,他打算去好好看看。
8点半,当老隋赶到现场时,看到来了好多人。他心里嘀咕道:“大老远的人都来看稀奇!这个机器能有这么大魔力?”
打小就摆弄农机的老隋是村里有名的老把式。“俺见的东西多了,现在一些公司就爱拿老百姓开涮,机器好不好不能靠吹,我倒要好好看看这机器的效果到底咋样!”老隋开始和这台花生联合收获机“叫板”了。
他靠近一台花生收获机仔细看了看外观,发现这机器确实和其他花生收获机不一样,鲜红色的割台上安装有液压翻转果仓。“这还有点新鲜!”他说。
上午9点,随着机械轰鸣前行,花生秸秧被被拔起整齐地摆放在一侧,花生果经机械摘除后进入收储仓,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土壤的清香。
“开始卸花生果了!”不知谁吆喝了一声。“卸花生果?”老隋一听有点兴奋,“稀罕,这机器能边作业边摘果?还没听说过!”他像小伙子一样,一溜小跑来到机器旁边,好不容易从人堆中挤了进去,只见在工作人员熟练的操作下,干净的花生果哗哗地从果仓里“流”了出来。
老隋虽然对花生联合收割机挖掘、摘果、去土、清选一次性完成的技术心生佩服,但老隋还想“挑刺儿”。他低下头,仔细察看了机器收获后花生秸秧上基本上没有破损和落下的果子,吁出了一口气。 “中!落下的果子比我想象的少多了,老隋忙不迭地从裤兜里掏出了小本儿,边听边记格外认真”。 老隋开心地说,“看来俺这个‘老把式’也得换新观念了,要是再年轻10年,俺一定要买一台这样的机器!”
瞧,隋老汉就这样被这台花生收割机给征服了!
笔者手记:多年来,花生的机械化收获一直是制约该市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大难题,每到花生收获季节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的人工收获方式,费工费力。每年,该市都筛选新型农业机械,在关键农时深入到生产一线召开现场演示推介会。同时,将花生收获机械列为农机购置补贴重点机械,优先享受补贴,并深入到田间地头现场演示、现场咨询、现场登记、现场办公,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群众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认识。经过试验示范和补贴推广,该市花生收获机实现零突破,目前保有量已经突破10台。
山窝窝里“秀”农机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今年9月11日上午,在诸城市南部山区桃林镇东桃园村的一块花生田里,一台履带式花生联合收获机吸引了上百名农民的“眼球”。诸城市花生联合机械化收获流动现场演示会正在这里举行。
“这是4HBL—2型履带式花生联合收获机,它是一款今年才投放市场的新机型,整机结构紧凑,转向灵巧,操作起来更加灵活方便……”随着解说员的讲解,这台机械登场亮相进行作业演示,现场群众叫好声不绝于耳。
此时,花生种植户们或跟着机器走想看清工作的全过程,或蹲在收获的花生地中用手扒着土层看是否落果,或相互交谈、讨论着花生收获机的性能、作业效果,不到两个小时三亩多花生就收获完毕。听说是记者来采访,农机手曲厚仁忙停下收获机就打开了话匣子:现在农村劳力缺乏,每年收获花生都需要大量劳力,用这种机械收花生不仅省工省力,摘得挺干净,方便快捷,还可避免花生发芽产生的损失。
参加现场会的农民朋友一边观看机械作业,一边兴致勃勃地聊起了天。“现在的农民真有福气,过去家里种这几亩花生,又是刨又是摘的,得忙活十天半月的,累得是腰酸腿疼,手磨起泡,背晒曝皮”。“可不,现在好了,用上了花生联合收割机,挖掘、摘果、去土、清选、装袋一次性完成,真是省力又省心!”东桃园村民徐新升和伙计们边观摩边感慨。
据了解,花生作为山区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农忙季节与劳力矛盾突出,影响了花生生产的发展,而花生机械化生产不仅减轻劳动强度,且可节本增效,实现丰产高产。这次现场会展示的4HBL—2型履带式花生联合收获机,作业效率达1.5-3亩/小时,挖掘、摘果、清选、收集一次性完成,较以往花生挖掘机的效率提高5倍以上,机械的广泛应用将有效的推进花生联合收获的技术升级,提高花生机收的综合效益和农民购农机的积极性。
笔者手记:花生是诸城市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而且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持续深入,呈逐年扩大趋势。由于花生收获存在用工量大,以往的收获机械只能完成铲秧一道工序,摘果、清选等工序仍需手工完成,加之近几年用工紧张,用工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花生种植面积的扩大。为了加快花生收获机械化进程,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低,降低生产成本,该市农机部门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把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整体实力作为农机工作的总抓手,在实现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后,精心致力于各类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试点示范,全市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已步入良好发展轨道。
农机手“取经”到厂家
“这台机具我看能中,摘果、行走、清选三大系统实现了突破性创新,解决了花生收获过程中的脱果和清选技术难点。不过,有个问题我想问问高总,不同的土质机具使用效果怎么样?”来自诸城明星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鹿汝春边了解机械性能边向弘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高德兴副总经理询问。
“这个你们放心, 这种花生联合收获机将花生的挖掘、输送、去土、摘果、清选、装袋工序一次完成,采用轮式自走、半喂式摘果、组合式清选提升等新技术,使整机的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彻底改变了花生传统收获模式,适合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种植模式和土壤状况,我们的技术人员会及时跟踪服务的。”高总笑着说道。
今年8月的一天,青岛弘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客人在公司总经理高德兴的带领下,观摩了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演示过程,听取了弘盛技术人员的讲解,还深入到生产车间实地观看了农机生产制造过程,使大家对该机具的性能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这些客人就是来诸城市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代表。
“俺早就打算买一台这种新型花生联合收获机,它不光操作简单,花生收获效率也很高,节省了人力,降低了劳动强度。这次没有白来,通过农机部门组织到厂家实地参观考察,俺心里有底了,回去后俺准备申请国家农机补贴购买一台,效益肯定错不了!”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孟军高兴地道出了心里话。
贾悦镇徐宋村的机手马兆星高兴地说:“这种培训方式就是好,以前遇到机械上出现什么故障,书本上是注明了怎样排除,可是一到实际操作中就无从下手,唯恐一不小心将机械弄坏了。现在有厂家为我们现场示范操作,我们的心里就有底了,该怎样操作我们的心里都有数了。”
笔者手记:为促进全市农机化综合发展水平,提高农机户对新型现代农机装备的认识,让农机手尽快掌握新机具、新技术的操作要点,该市农机部门改变以往的单一的培训方式,把观摩培训会搬到了生产厂家的车间或者试验田里,让农机手直接与厂家的技术人员面对面的交流,并提出他们在机具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农民想什么就研究什么,农民盼什么就推广什么”,通过政策引导、试点示范,加大花生生产机械化的推广力度,使机械化基本遍及经济作物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科学、均衡发展。
老支书有“新观念”
“现在俺庄户人就是舒坦,农忙不犯愁,收播不动手,有了机械化,清闲乐悠悠。” 9月2日,正是花生收获的关键时节,笔者在诸城市石桥子镇范家岭村一块偌大的花生田里,年逾六旬的老支书刘金禄感慨地说。
听说是笔者来采访,老支书停下机械就打开了话匣子:“今年我尝试用收割机收花生,感觉比往年省工还省力,摘得还挺干净,方便快捷,省时省事,现在有了花生收获机,不愁缺劳力忙不过来了,明年打算多种一些花生。
老支书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种田和农机操作“双栖老把式”,通过土地流转种了30多亩花生。“现在地里的活可省了俺老事了,早先自己跑前忙后,少说也得折腾个把月。如今有了花生联合收获机就不一样了,省钱又省力,我家种的30多亩花生,不用三天功夫就能收完了,还能帮乡亲们收花生增加作业收入”他乐滋滋地和笔者侃了起来。
老支书还为笔者算了一笔经济帐:人工收花生,以每个人工75元计,收获成本225元/亩,机械收获成本为50元/亩,每亩节约170元。人工收花生落果率约8%,机收落果率在5%以下,以花生亩产250公斤计,每亩可减少花生果损失7.5公斤。以每公斤花生果7元计,每亩可减少损失52.5元。全县20多万亩花生全部实现机收,可节约收获成本2000多万元,减少损失1050万元。
更重要的是,机械收获省去了人工抖土环节,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时间,收获期的缩短,减少了花生霉变几率,提高了花生品质。而花生收获机的补贴推广,开拓出了一个新的农村消费市场,同时推动了花生规模化生产的实现,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
笔者手记:山东省诸城市花生联合机械化收获的快速发展,来自于该市良好的农机化发展环境。近年来,该市积极探索特色农机化的有效实践形式,大力推进花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农业结构调整到哪里,农机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一系列举措,给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该市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对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给予重点引导和扶持。
该市还借鉴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中的经验做法,在花生全程机械化推广中加强示范推广环节的力度,发挥好辐射带动、示范基地试验推广和成果转化的作用,培养了花生收获机械化带头人,从而促进了花生机械化收获以点带面,以户带片的转化。机具由无到有,面积由小到大,使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逐步被农民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