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鑫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作者:日照农机化信息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9日

    2009年6月,莒县鑫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阎庄镇党委、政府和县农机局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联合本镇农机手按照自愿、自主、互惠、互利的原则组织成立,2010年春开始筹备合作社的场地工作。建成之后,经过各级上下努力,社员由原来6人发展到28人,由注册资金80万元发展到固定资产320余万元,现拥有大型拖拉机9台,秸杆还田机1台,小麦联合收获机13台,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3台,旋耕机10台,深耕犁3台,田园管理机1台;先后投入52.2万元,建设了高标准农机合作社大院1处,占地面积9.2亩,其中,建有标准化的库房10间,维修及配件库1间,职工宿舍5间,办公室3间。目前,计划投入8万元,完成设备维修及办公设施配套以及购置新型机具。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莒县鑫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和“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将服务所得利润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对社员提供“四统一”服务,即统一机械耕作、统一维修保养、统一机械存放、统一联系业务,并积极开展农机跨区作业,逐步发展成为集新机具推广、机械化作业、农机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农民合作组织。经过前期的运转,合作社以其低廉的作业价格、优质的作业质量、先进的耕作模式得到了农户的广泛认可。2011年,被日照市农机局评为“全市明星农机合作社”,2013年被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

    一、工作做法       
   
    (一)建章立制,深入宣传,不断扩大专业合作社规模。莒县鑫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各项政策要求,制定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规章制度》,成立了组织机构,明确领导成员工作职责及会员的权力和义务,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强化管理、规范运作,努力提升有机户和农户经济效益。

    1、合理整合农机资源,确保了农机资源优势得到最大发挥,争取经济效益最大化。先后到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和山东省临沂、潍坊等地区进行小麦收获跨区作业,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形式,把机收行情、作业信息传递给合作社成员,大大提高了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

    2、扩展服务渠道,增强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成立了农机维修服务队,不仅方便了农机户,也给合作社带来一定经济收入,有效地缓解了合作社经费紧张的问题。

    3、服务模式多样化。在服务模式上,合作社积极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将分散于农户手中的资金、土地等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壮大生产力量,组织农户们联合进行产业化的生产,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找准发财路子,什么赚钱本社发展什么,进行土地规模经营、土地托管,2013年,承包土地200亩地,流转土地380亩,土地托管208亩,累计作业面积2万余亩。

    (三)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其他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的市场,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莒县鑫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积极与种植大户果蔬专业合作社、作物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为他们提供机械化服务。积极与大型生物发电厂联合,合作社年回收小麦、水稻、玉米、棉花、黄烟秸秆15000余吨,经切割、打捆后运往生物发电厂,既减少了秸秆焚烧现象,减轻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二、取得成效

    一是更好地发挥了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了财富。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作业,亩可以减少种子、肥料、人工等生产要素投入500多元,实现农业节本增效。

    二是促进了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推动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广了新型实用农机具,带动了农机事业的发展。去年秋,合作社承担全镇的玉米机收、秸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农机作业示范任务,共完成作业示范区面积2100亩。目前全社投入三秋生产机具已全部维修到位,投入作业信心十足。

    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借助技术、资金、服务等优势,带头购置、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示范、推广、应用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员率先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先后带动农户购置大中型农机具10台;小型农机具60余台;通过建立合作关系,带动乐丰作物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500亩大田、莒县祥梅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210亩绿色马铃薯基地、青岛鸿钜资本投资有限公司350亩有机大米生产基地种收全部实现机械化。同时通过机械服务辐射延伸周边农户1000多户,合作社年经营收入约200万元,其中经营支出100万元,可供社员分配的利润近100万元,社员户均增收4万元元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的“双赢”。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