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相尧华,今年48岁,是近30年驾龄的农机手了,现在是白沙河街道青岛和协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董事长。2013年的“三秋”生产就要过去了,仔细想想,俺这帮伙计日子越过越红火,全靠农机发了财,村民都称俺是养“机”大户。再加上这几年来,上级的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给俺们农机户的实惠很多。这也是俺养“机”致富的关键原因。
俺从1986年开始买农机,不过当初可不是为了赚钱,主要是为了省时省力。因为那个时候人们收小麦都用镰刀割,一个整劳力一天也就割亩数麦子,还累得腰酸腿疼。1986年,俺省吃俭用攒了3000多元买回村里第一台小麦割晒机,机械很简单,只能将小麦割倒,脱粒等后续工作还要靠人工进行。但是没想到它很受村民欢迎,大家伙儿排着队叫俺干活儿。所以,从那时候俺就瞅准了靠农机赚钱的门路,家里不断添置大大小小的农业机械。买农机一直跑在全镇农民前面。1998年,俺又买回全村第一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当年还到了河南,开始了农机外出跨区作业,不到两年就把本钱挣回来了。
自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在青岛地区全面实施后,2006年1月,俺买了一台农用拖拉机,不但没有交各种管理费用,居然政府还给予了1万多元的补贴。买农机国家还给补贴,这样的好事哪里找,这下子俺更来了精神,依靠农机作业经营致富的决心更大了。所以,从2006年我是年年买农机,这7年来我光买机械就投入了100多万元。现在,我们的农业机械价值150万元,农机总动力达到3000马力。现在,家里有小麦联合收割机13台,玉米联合收割机7台,免耕播种机10台……真正成了白沙河街道有名的养“机”大户。
不少村民看着我挣钱,也都想买农机。我就鼓励他们抓住机会,利用好国家的政策,帮他们参谋买农机,附近村里的农机户越来越多。为了大家伙儿都能赚钱,2011年,我和大家伙儿商量成立了青岛和协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免费为周边的农机手联系作业地点,提供信息和维修服务,带领120多名农机手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