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群沃农场秸秆青贮忙得欢

作者:《淄博日报》本报记者 王克鹏 通讯员 孙波 曹元良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4日

    近日,临淄区齐都镇群沃农场。满载玉米秸秆的拖拉机、农用车一辆接着一辆驶来,院内3台秸秆粉碎机开足了马力,10几分钟就能“吞”完一三轮车秸秆。农场主刘宝元告诉记者:“玉米秸秆青贮处理后,既促进了秸秆禁烧,又解决了农场一年的饲料问题,还实现了秸秆过腹还田。”

    临淄区齐都镇群沃农场是全市首家畜牧业家庭农场,占地50亩,养殖奶牛500多头,年产鲜奶千吨以上。农场还建立了合作社,采取“基地+农户”模式,带动10户会员养奶牛280头。在群沃农场青贮现场,刘宝元介绍说,收上来的玉米秸秆经过粉碎、压榨、密封、发酵等程序,将青贮饲料收储入窖,利用乳酸菌厌氧发酵,保持了丰富的营养成分,再拌上苜蓿、羊草等,就成了奶牛爱吃的“草面包”。记者随手抓起一把去年的“陈料”闻了闻,依旧散发着浓浓的清香气。“一头成年奶牛一年能吃掉9吨左右的玉米秸秆,折合5亩多地的秸秆产量。目前农场已青贮玉米秸秆3000余吨,仍在大量收购。秋收过后,奶牛一年的‘口粮’也就有了着落。”刘宝元说。

    秸秆有了好去处,农民、机手各取所需。在群沃农场秸秆青贮现场,农户刘中文将自家地里的玉米秸秆拉到了这里,正在排队等着过秤。他告诉记者:“一吨玉米秸秆能卖到80—100元,扣除柴油钱,每亩地能额外收入200多元。”有的农民则专门干起了秸秆运销行当,大多是开着“夫妻车”到地头上“收货”,然后卖给群沃农场这样的养殖场搞青贮。一辆三轮车,两口子一天能纯收入300多元,非常有账算,10几天功夫就能挣5000多元。

    秸秆变成宝,“禁烧”不再难。近年来,临淄区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通过“树立典型、技术推动、资金扶持,政策奖惩”等措施,大力推广秸秆加工青贮饲料技术,促进秸秆禁烧和转化利用。截至目前,全区累计修建青贮池180个,青贮玉米秸秆折合4.6万亩,实现了养殖增效、农民增收、环境改善的三方共赢。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