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和间距方面
输送耙齿间距。输送槽内的输送耙齿过少时会影响输送效率以致造成堵塞。在这种情况下,可在输送带上增装耙齿,使其间距不大于250~300毫米。
输送带耙齿与底板间的间隙。输送带张紧度及其耙齿与底板间的间隙直接影响输送效果。输送带过紧,耙齿与底板间的间隙过大,由槽口进入槽内的作物受耙齿的作用力减小,底部作物仅靠其他作物挂带移动,输送不彻底,时间一长,槽底堆积作物增多,被动轮上浮,当上浮到一定极限时,拥挤过来的作物开始由两条输送带中间的间隙挤入输送槽,就会造成堵塞。此时应将左、右两边的拉紧螺杆调低、调松。但也不能调得太松、太低,否则,不仅输送耙齿会敲打底板,而且输送带会在负荷增大时打滑,使线速度降低,输送效率减小,同样造成堵塞。由此可见,输送带过紧、过松、过高、过低都会引起堵塞,只有将其调至耙齿与底板间的间距为2~5毫米、被动轮外缘耙齿与槽口底板间的间隙为50~60毫米时,效果最佳。必要时可截短输送带。
输送带间距。输送带在正常工作时,两带之间漏存的作物很少。当两带间距很大时,输送槽底部的作物被压挤到两带中间,就会造成堵塞。但间距也不能过小,因为槽体宽度一定,中间距离过小时两边的留空就会加大,也容易造成堵塞。两带间距一般以控制在60~80毫米为宜。
伸缩杆与割台底板间的距离。伸缩杆必须保证在割台搅龙内曲轴的作用下,在槽口位置伸出量为0,以防止经搅龙输送过来的作物被带回形成“回草”;在背离槽口方向伸至最长时,一般情况下应保证与割台底板间的距离为15~20毫米,在产量较低的情况下可降至10~15毫米,在产量较高的情况下可增至20~30毫米。距离过小易破坏割台底板,过大易造成喂入量时大时小,最后导致输送槽堵塞。
其他方面
拔禾轮前后位置。如果割茬较高,割下的部分较短,作物未到达搅龙叶片的转动空间时弹齿及弹齿轴已离开作物,作物会在割台底板上堆积,造成喂入不均匀,导致输送槽堵塞。此时,应将拔禾轮适当向后调整。
输送带松紧程度的一致性。两输送带松紧程度应一致,否则输送带会跑偏,形成“爬轮”现象,最终导致输送槽堵塞。